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五代十国 >> 详情

刘旻踞北汉抗周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6-22 | 阅读:1181次
历史人物 ► 刘旻

刘旻(895―954年),原名刘崇,五代十国时期北汉开国君主,是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后周太祖郭威篡夺后汉政权后,刘旻于951年在太原称帝,沿用“汉”为国号,史称北汉(亦称东汉),割据河东地区与后周长期对抗。以下是关于刘旻据北汉抗周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特点的详细分析:

刘旻踞北汉抗周

一、历史背景

1. 五代政权更迭:后汉隐帝刘承祐猜忌大臣,诛杀郭威家属,引发郭威兵变。950年郭威攻入开封,后汉灭亡。次年郭威称帝建后周,刘旻作为后汉宗室,拒不承认后周正统性。

2. 河东战略地位:太原自古为军事要塞,易守难攻。刘旻凭借此地利,联合契丹形成抗周联盟。《资治通鉴》载刘旻“以太原形胜之地,甲兵尚多,遂谋自立”。

二、对抗过程与策略

1. 联辽抗周:北汉地狭兵寡(仅辖12州),刘旻向辽国称侄皇帝,换取军事支持。954年高平之战中,辽汉联军被后周世宗柴荣击败,但北汉政权得以延续。

2. 军事拉锯

- 952年郭威亲征北汉未果。

- 954年柴荣在高平之战后围攻太原月余,因雨季粮运不济退兵。

- 北汉采取游击战术,频繁袭扰后周边境。

3. 经济困境:北汉年收入不足后周十分之一,靠辽国援助和劫掠维持。《宋史》记载“赋敛繁重,民不聊生”。

三、政权特点

1. 胡化倾向:北汉军队吸纳沙陀、契丹骑兵,官制杂用蕃俗。刘旻死后葬仪“用蕃礼”,反映其政权对游牧文化的吸收。

2. 延续后汉法统:北汉持续使用后汉乾祐年号至968年,以显示其正统性。

3. 末代抵抗:直到979年宋太宗灭北汉,该政权共历4帝29年,是十国中最后灭亡的政权。

四、历史影响

1. 缓冲作用:北汉牵制后周、北宋初期北方兵力,客观上延缓了中原王朝统一进程。

2. 宋辽对峙前奏:北汉灭亡直接导致宋辽冲突升级,埋下雍熙北伐的伏笔。

3. 军事经验积累:后周世宗通过征北汉锻炼军队,为北宋禁军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刘旻的抗周本质是五代藩镇割据的延续,其政权依赖外部势力与地形优势,但统治残暴、经济凋敝,最终难逃灭亡命运。欧阳修评其“虽假契丹之势,终为夷狄之擒”,揭示了依附强权政权的局限性。

文章标签:刘旻

上一篇:李思训金碧山水画 | 下一篇:岳飞抗金复土北伐 (1130年)

十国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发展

五代十国顾闳中

十国时期(902—979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政权割据、战乱频繁,但科技与文化在区域发展中仍呈现出独特的活力。以下是该时期

十国时期的商贸繁荣与金融发展

五代十国马殷

十国时期(902—979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阶段的重要部分,尽管政治分裂,但各政权为维持统治和经济发展,积极推动商贸与金融活动,形成了区域性的繁

钱镠吴越霸业路

五代十国钱镠

钱镠(852年-932年),字具美,谥号武肃王,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开国君主。其霸业之路融合了军事才能、政治智慧与民生建设,在唐末藩镇割据的乱世中

石敬瑭开国史:五代时期的疆域变迁与治理。

五代十国石敬瑭

石敬瑭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开国皇帝,其开国过程与五代时期的疆域变迁及治理密切相关。以下从疆域变迁、政权建立、治理措施及历史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刘旻联辽攻后周

五代十国刘旻

刘旻联辽攻后周是五代十国末期北汉与辽国联合进攻后周的重要军事行动,发生于公元954年至955年。这一事件是五代政权更迭与民族关系交织的典型案例,以下

刘旻踞北汉抗周

五代十国刘旻

刘旻(895―954年),原名刘崇,五代十国时期北汉开国君主,是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后周太祖郭威篡夺后汉政权后,刘旻于951年在太原称帝,沿用“汉”为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