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晋朝 >> 详情

干宝搜神记的成书

朝代:晋朝 | 时间:2025-08-04 | 阅读:7127次
历史人物 ► 干宝

《搜神记》是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所著的一部志怪小说集,成书于公元4世纪前期(约公元318年至323年间)。该书是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文学、宗教和民俗研究具有深远影响。以下从成书背景、内容特点、历史价值等方面展开分析:

干宝搜神记的成书

1. 成书背景

干宝生活于两晋交替的动荡时期,社会弥漫着浓厚的鬼神信仰氛围。其个人经历亦与成书直接相关:据《晋书·干宝传》记载,干宝因其父妾殉葬后复生、兄长死后托梦等“灵异事件”,遂发愿搜集神怪轶闻。加之魏晋时期玄学盛行,佛教因果报应思想传播,为志怪文学提供了社会思想基础。

2. 编纂过程

干宝以史官身份(著作郎)广泛采集史料,材料来源多元:

官方档案:参考《汲冢竹书》等先秦文献中的异闻

民间传说:记录“街谈巷语,道听途说”的口传故事

宗教典籍:融汇佛道两教的轮回、占验等内容

个人见闻:如《李娥复生》等故事注明“宝亲访之”

3. 内容结构

原书三十卷(一说二十卷),现存二十卷辑佚本共464则(有争议),按主题可分为:

(1)神仙方术类(如《董永》《左慈》)

(2)鬼怪精魅类(如《宋定伯捉鬼》)

(3)因果报应类(如《东海孝妇》)

(4)地理异物类(如《盘瓠》)

其中约10%故事标注具体年代,上起夏商,下至东晋。

4. 史学与文学价值

保存了《后汉记》等佚籍片段,具有史料校勘价值

开创“实录体志怪”写法,影响《幽明录》《聊斋志异》创作

反映汉晋社会信仰体系,如泰山治鬼观念、巫医习俗等

语言简练传神,人物形象鲜明,如《韩凭妻》对爱情悲剧的描写极具感染力

5. 版本流传

原书唐宋后散佚,今存明人胡应麟辑本(《秘册汇函》系统)和《稗海》本两种主要版本。1980年中华书局汪绍楹校注本综合各本,为现代通行善本。敦煌遗书P.2652号残卷的发现,证实了唐代已有抄本流传。

需指出的是,干宝在《搜神记序》中强调“发明神道之不诬”,但其记述并非全为虚构。如《范延寿断狱》等故事与《汉书·酷吏传》互见,体现“以史笔写志怪”的特点。该书对日本《今昔物语集》、朝鲜《新罗殊异传》等东亚怪谈文学亦有直接影响。

文章标签:

上一篇:曹丕篡汉建魏国 | 下一篇:北魏宫廷政变频发原因

干宝搜神记的成书

晋朝干宝

《搜神记》是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所著的一部志怪小说集,成书于公元4世纪前期(约公元318年至323年间)。该书是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

《八王之乱的原因与后果》

晋朝司马衷

《八王之乱的原因与后果》一、原因 1. 西晋分封制的弊端 晋武帝司马炎建立西晋后,鉴于曹魏宗室衰弱导致政权被篡的教训,大封同姓诸侯王,授予兵权与

晋朝的庄园文化

晋朝王导

晋朝的庄园文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士族阶层的主导地位与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以下是关于晋朝庄园文化的详细分析

魏晋音乐舞蹈

晋朝石崇

魏晋时期(220—420年)是中国音乐舞蹈发展的重要阶段,承袭两汉乐舞传统,又融合时代文化思潮,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以下从音乐、舞蹈及文化背景三方面

干宝搜神记的成书

晋朝干宝

《搜神记》是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所著的一部志怪小说集,成书于公元4世纪前期(约公元318年至323年间)。该书是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

干宝搜神记价值

晋朝干宝

《搜神记》是东晋史学家干宝所著的一部志怪小说集,成书于公元4世纪,是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多重历史、文学和文化价值。 一、历史价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