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夏商 >> 详情

巫咸祷雨救旱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8-04 | 阅读:4521次
历史人物 ► 巫咸

巫咸祷雨救旱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祈雨传说,反映了先秦时期巫术与自然崇拜的文化传统。这一故事最早见于《山海经》《楚辞》等典籍,并被后世文献多次转引拓展,是研究上古巫文化、民间信仰和气候历史的重要案例。

巫咸祷雨救旱

1. 文献记载与文本溯源

巫咸的事迹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有明确记载:"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说明他是上古著名的群巫之一。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进一步注解:"巫咸,古神巫也,当殷中宗之世。"将巫咸的身份与商王太戊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的宫廷大巫联系起来。

2. 祈雨仪式的历史背景

商周时期,旱灾被视为天神降罚,《诗经·大雅·云汉》记载周宣王因大旱"靡神不举",其中巫觋的祷祝是重要救灾手段。甲骨文中常见"舞""焚"等求雨仪式的记录,如"贞:舞,雨?"(《甲骨文》12835),证实巫咸作为神巫主持祈雨符合当时宗教实践。考古发现的商代青铜器纹饰中,亦多见雨师、龙纹等与水有关的祭祀符号。

3. 仪式形式与文化内涵

据《淮南子·主术训》等文献推测,巫咸可能采用"暴巫焚尪"的极端祈雨法——将巫者曝晒或焚烧以示虔诚。这种"人牺"观念源于原始交感巫术,认为通过模拟干旱痛苦可感动神灵。《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载"夏大旱,公欲焚巫尪",说明此俗延续至春秋时代。另有学者认为巫咸可能使用"龙形法器"或舞蹈通神,与后世"雩祭"仪轨一脉相承。

4. 科学视角的再审视

从气候史学看,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200年)正处全新世大暖期尾声,《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显示此阶段黄河中下游多次出现"河竭"记录。巫咸的祈雨活动可能与真实旱灾对应,而殷墟甲骨文中的"庚戌卜,争贞:雨其正年"(《》10139)等占雨卜辞,反映了当时对气象规律的探索已具雏形。

5. 后世影响与演变

汉代《风俗通义》将巫咸纳入"雨师"信仰体系,唐代《艺文类聚》收录《巫咸山赋》强化其地理崇拜。元代《文献通考》更将祈雨术系统化为国家礼仪,明清方志中全国多处"巫咸祠"(如山西夏县巫咸山)仍存相关民俗活动。现代人类学研究指出,这类仪式本质是原始社会通过象征性展演重构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化适应策略。

文章标签:

上一篇:彭玉麟水师名将 | 下一篇:卫武公辅政安周

巫咸祷雨救旱

夏商巫咸

巫咸祷雨救旱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祈雨传说,反映了先秦时期巫术与自然崇拜的文化传统。这一故事最早见于《山海经》《楚辞》等典籍,并被后世文献多次

妺喜祸国夏朝亡

夏商妺喜

妺喜(又称末喜)是夏朝末代君主夏桀的宠妃,传统史书常将其塑造成导致夏朝灭亡的关键人物之一。这一观点主要源自《国语》《竹书纪年》等先秦文献的记

周文王韬光养晦

夏商周文

周文王(姬昌)作为商朝末年的西伯侯和周朝的奠基者,其韬光养晦的政治智慧是先秦时期权谋策略的典范。根据《史记·周本纪》《竹书纪年》等史料记载,其

傅说举贤佐武丁

夏商傅说

傅说是商朝著名贤相,被武丁破格提拔,成为辅佐商王中兴的核心人物。这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商代不拘一格的用人智慧和奴隶阶层的社会流动性。一、历史背景

巫咸祷雨救旱

夏商巫咸

巫咸祷雨救旱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祈雨传说,反映了先秦时期巫术与自然崇拜的文化传统。这一故事最早见于《山海经》《楚辞》等典籍,并被后世文献多次

商朝巫咸的神秘占卜

夏商巫咸

商朝巫咸的占卜活动是殷商时期宗教与政治结合的重要体现,其神秘性不仅源于仪式本身的复杂性和超自然色彩,更与商代“神权政治”的社会结构密切相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