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元朝 >> 详情

书法家鲜于枢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6-27 | 阅读:572次
历史人物 ► 赵孟頫

鲜于枢(1246—1302),字伯机,号困学民、虎林隐吏等,元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与赵孟頫并称“元代书坛双璧”。祖籍渔阳(今北京密云),后寓居杭州,官至太常典簿。其书法以行草见长,风格雄浑豪放,师法晋唐而自成一家。

书法家鲜于枢

一、艺术成就

1. 书法风格

鲜于枢书法以草书最负盛名,笔力劲健,气势恢宏,尤擅大字行草。其代表作《苏轼海棠诗卷》《韩愈进学解》等,展现了提按顿挫的强烈节奏感与“连绵草”的写意性,线条奔放而不失法度。他推崇晋人风骨,主张“复古”,但对唐代张旭怀素的狂草亦有吸收,形成“遒劲朴拙”的独特面貌。

2. 与赵孟頫的异同

赵孟頫书法以典雅秀丽著称,而鲜于枢则更重气魄。二人常有艺术切磋,赵曾评其书“笔笔有古意”。现存二人合书的《题画诗卷》可见风格互补,反映元代书坛“尚古求变”的潮流。

二、代表作品

《韩愈进学解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通篇狂草连绵,墨色浓淡相间,被誉为元代草书巅峰之作。

《老子道德经卷》(上海博物馆藏):小楷工整,结字宽博,可见其对钟繇王羲之的继承。

《石鼓歌》:以行书题写,笔势开张,金石气浓厚,体现“以碑入帖”的尝试。

三、理论贡献

鲜于枢在《困学斋杂录》中提出“作字须敬,即此是学”,强调书法与修身结合。他反对南宋末年书风的柔媚倾向,主张回归唐人法度,这一观点对后世文人书法影响深远。

四、历史评价

明代解缙称其“笔如剑戟,凛不可犯”,清人王文治则评:“元人自松雪(赵孟頫)外,唯鲜于伯机能具晋唐神髓。”近代启功先生认为其草书“虽狂而不野”,体现了文人书法的内敛与。

鲜于枢在元代书法史中承前启后,其作品不仅是个人才情的宣泄,更反映了宋元之际书法审美从“尚意”向“崇古”的转向。他晚年因政治失意而寄情书画,作品中的苍茫意境亦成为后人解读其生平的重要窗口。

文章标签:书法家

上一篇:狄青面涅将军传 | 下一篇:冯保太监掌权

元军镇压云南起义

元朝交钞

元朝对云南起义的镇压是蒙元边疆统治的重要历史事件,主要发生于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梳理: 一、历史背景1. 元初云南治理体系 12

元朝宗教政策与宗教文化交流事件

元朝元朝

元朝的宗教政策与宗教文化交流事件呈现出多元包容的特征,体现了蒙古统治者对不同宗教的利用与整合,同时也推动了欧亚大陆的跨文明互动。以下从政策框

元朝皇宫内的政治斗争

元朝元朝

元朝皇宫内的政治斗争贯穿了其近百年的统治历程,展现了蒙古传统与中原集权制度碰撞下的复杂权力博弈。以下是基于史实的主要事件与特点分析: 1. 汗位继

元朝城市生活图

元朝元朝

元朝(1271—1368年)的城市生活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鲜明的多元融合特征,既是蒙古帝国统治下的政治中心,也是中外文化交流与商贸繁荣的重要舞台。以下从多个

赵孟頫书画大家

元朝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是元代最杰出的书画家之一,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出身宋朝宗室,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却在元朝出仕,官

画家黄公望

元朝赵孟頫

黄公望(1269—1354),元代著名画家,原名陆坚,后过继给黄氏改姓,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与吴镇、倪瓒、王蒙并称“元四家”。他是中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