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朝 >> 详情

盛世诗人杜甫传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8-13 | 阅读:7011次
历史人物 ► 杜甫

盛世诗人杜甫

盛世诗人杜甫传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被后人尊为“诗圣”。其诗作以深沉的历史感、深刻的社会洞察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著称,被誉为“诗史”。杜甫生于唐玄宗开元盛世,却历经安史之乱的动荡,一生漂泊困顿,其诗歌既反映了盛唐的气象,也记录了时代的苦难。

一、早年经历与家世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为北方士族“五姓七望”之一,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其远祖杜预是西晋名将兼学者,祖父杜审言为初唐“文章四友”之一,工于五言诗。杜甫自幼受家学熏陶,七岁能诗,早年潜心儒学,志向远大,曾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二、漫游与求仕

开元十九年(731年),杜甫开始漫游吴越、齐赵等地,结识李白、高适等诗人,形成豪放的青年诗风。天宝六载(747年),杜甫赴长安应试,因李林甫操纵科举落第,困居长安十年,写下《丽人行》《兵车行》等揭露社会矛盾的诗篇。天宝十四载(755年),得授河西尉,不就,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安史之乱爆发。

三、乱世漂泊与创作高峰

安史之乱中,杜甫被叛军俘至长安,后冒险逃至凤翔投奔肃宗,授左拾遗,因谏言遭贬。乾元二年(759年),弃官入蜀,在友人严武帮助下定居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等名篇。晚年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创作达到巅峰,完成《秋兴八首》《登高》等锤炼厚重的律诗。

四、诗歌成就与艺术特色

杜甫诗歌题材广阔,涵盖社会动荡、民生疾苦、个人感遇、山水田园等,形式上工于律诗,尤其七律成就斐然。其艺术特色包括:

1. 现实主义精神:如“三吏”“三别”直接描绘战乱中百姓的苦难。

2. 沉郁顿挫的风格:语言凝练,情感内敛而深沉,如《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 律诗的创新:打破初唐严守格律的束缚,以《登高》为代表,被赞为“古今七律第一”。

4. 史诗性:记录唐由盛转衰的过程,如《忆昔》对比开元与乱世的巨变。

五、思想与影响

杜甫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仁政”与“民本”,其诗成为后世士人精神的典范。中唐韩愈白居易皆推崇杜甫,宋代江西诗派奉为宗祖,王安石称其诗“光掩前人而后来无继”。明清文人更将杜甫与屈原苏轼并列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诗人。

六、晚年与逝世

大历三年(768年),杜甫离蜀东归,漂泊于湖北、湖南,贫病交加,于大历五年(770年)冬卒于耒阳舟中,享年五十九岁。其墓今存于河南巩义、湖南平江等地。杜甫一生留存诗歌1400余首,编为《杜工部集》,其人格与诗艺的融合,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精神符号。

文章标签:

上一篇:贾思勰《齐民要术》农圣 | 下一篇:侯君集与隋朝兴衰

盛世诗人杜甫传

唐朝杜甫

盛世诗人杜甫传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被后人尊为“诗圣”。其诗作以深沉的历史感

鱼俱罗:传奇将领的荣耀与陨落

唐朝传奇

鱼俱罗是隋朝末年至唐朝初年的著名将领,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既有辉煌战功,也有悲剧结局。以下是关于他的生平、成就与陨落的详细分析: 一、早年经历

大唐帝国的外交关系与丝绸之路

唐朝卑路斯

大唐帝国的外交关系与丝绸之路 大唐帝国(618—907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王朝,其外交关系与丝绸之路的繁荣密切相关。唐代的外交政策开放包容,

唐代盛世下的李隆基

唐朝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是唐朝第七位皇帝,在位期间(712年—756年)开创了著名的“开元盛世”,成为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后期因“安

盛世诗人杜甫传

唐朝杜甫

盛世诗人杜甫传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被后人尊为“诗圣”。其诗作以深沉的历史感

杜甫:诗史一生

唐朝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被后世尊为“诗圣”。其一生历经盛唐转衰的历史巨变,诗歌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