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南北朝 >> 详情

贾思勰《齐民要术》农圣

朝代:南北朝 | 时间:2025-08-13 | 阅读:3536次
历史人物 ► 贾思勰

贾思勰是中国北魏时期杰出的农学家,其所著《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综合性农书,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贾思勰因此被后世尊称为"农圣",与"医圣"张仲景、"茶圣"陆羽等同列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域圣贤。

贾思勰《齐民要术》农圣

关于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的史实要点:

1. 时代背景

生于北魏末年(约5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仕途曾任高阳太守。当时北方经"永嘉之乱"后,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贾思勰通过系统总结农业技术,推动经济恢复。

2. 著作内容

全书10卷92篇,11万余字,涵盖:

农作物栽培(卷一至卷二)

经济作物(卷三至卷五)

畜牧养殖(卷六)

食品加工(卷七至卷九)

南方植物引种(卷十)

记载了粟、黍、小麦等20多种粮食作物,以及蔬菜、果树、染料作物等共计160余种植物。

3. 科学贡献

提出"顺天时,量地利"的农业生产观

创立"耕-耙-耱"抗旱保墒耕作体系

记录绿肥轮作制(如绿豆肥田)

详述微生物发酵技术(制曲、酿酒、作酱)

首次系统记载嫁接技术(包括梨树嫁接法)

4. 历史价值

保存了《汜胜之书》等已佚农书内容

引用古籍近200种,多为现已失传典籍

记载了6世纪前中国北方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对后世《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影响深远

5. 农圣地位成因

首创农业学科体系化论述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注重技术推广的平民性(书名"齐民"即平民之意)

体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治国思想

延伸知识:

《齐民要术》记载的"作酢法"(制醋工艺)与现代固态发酵工艺原理一致;提出的"牧畜十二月安排"体现了循环农业思想;关于葡萄酒酿造的记载比欧洲早900余年。明代徐光启评价"凡农家营田之道,靡不俱载",现代农史学家石声汉称其为"6世纪最系统、最丰富的农业科学著作"。

文章标签:

上一篇:晋朝时期的世家大族兴衰史 | 下一篇:盛世诗人杜甫传

贾思勰《齐民要术》农圣

南北朝贾思勰

贾思勰是中国北魏时期杰出的农学家,其所著《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综合性农书,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贾思勰因此被后世尊称为"

南北朝战争策略分析

南北朝宇文泰

南北朝时期的战争策略呈现出南北军事传统差异、地理因素制约以及民族政权特色的多重交织,以下从战略布局、战术特点、技术应用及政治关联等维度展开分

王羲之:书法宗师的文化成就

南北朝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一说321—379年),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后世尊为“书圣”,其艺术成就与文化影响贯穿中国书法史,成为传统美学的典范。以

南北战争中的名将战略战术解析

南北朝

南北战争(1861-1865年)作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内战,涌现出多位军事才能卓越的将领,双方的战略战术演变深刻影响了现代战争形态。以下从主要将领及其

贾思勰《齐民要术》农圣

南北朝贾思勰

贾思勰是中国北魏时期杰出的农学家,其所著《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综合性农书,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贾思勰因此被后世尊称为"

隋朝的农业科技进步与贡献

隋朝贾思勰

隋朝(581—618年)在中国农业史上虽短暂却贡献显著,其农业科技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利工程的大规模兴建 隋朝继承了北朝以来的水利传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