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朝 >> 详情

杜甫:诗史一生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8-10 | 阅读:311次
历史人物 ►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被后世尊为“诗圣”。其一生历经盛唐转衰的历史巨变,诗歌创作深刻反映社会现实,被誉为“诗史”。

杜甫:诗史一生

一、生平与时代背景

1. 家世与早年: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青年时期漫游吴越、齐赵,写下《望岳》等雄浑之作。

2. 仕途坎坷:安史之乱(755年)爆发后,杜甫陷于战乱,亲历民间疾苦,创作了《三吏》《三别》等反映战乱现实的史诗。

3. 漂泊西南:晚年流落成都,建草堂暂居,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后辗转夔州(今重庆奉节),创作达到巅峰,如《秋兴八首》《登高》。

二、诗歌的“诗史”特质

1. 记录时代:杜甫以诗歌实录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等重大事件,如《悲陈陶》写唐军惨败,《洗兵马》讽朝廷腐败。

2. 人民视角:关注底层疾苦,如《石壕吏》写老妇被迫服役,《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揭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 艺术手法:善用叙事与抒情结合,语言凝练沉郁,格律精严,晚年更注重意象的象征性(如“丛菊两开泪”)。

三、思想与影响

1. 儒家情怀:杜甫心怀“致君尧舜”的理想,诗中常流露忠君爱民之情,如《春望》的“国破山河在”之悲。

2. 后世尊崇:宋代黄庭坚江西诗派奉其为宗,王安石称其“光掩前人”;明清时期被推为“诗史”典范。

3. 文化符号:杜甫草堂成为文学圣地,其忧国忧民形象被塑造成士大夫精神的象征。

四、扩展知识

杜诗版本:宋代《杜工部集》为最早辑本,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是权威注本。

国际影响:20世纪杜甫诗歌被译为英、日等多国语言,美国诗人雷克斯罗斯称其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历史争议:学界对杜甫死因有饫死(饱食暴卒)、病逝等说法,其《风疾舟中》可能为绝笔。

杜甫以诗歌承载历史,用生命践行儒者担当,其作品不仅是文学瑰宝,更是中古社会的深刻见证。后人读杜诗,既见唐王朝的盛衰,亦见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良知与坚守。

文章标签:

上一篇:隋朝的土地制度与农业政策 | 下一篇:农业改革与社会秩序重塑并举

温庭筠花间词风流

唐朝温庭筠

温庭筠作为晚唐花间词派的代表人物,其词作风流绮艳,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其词作风流特质及历史背景:1. 宫廷艳科与词体起

杜甫:诗史一生

唐朝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被后世尊为“诗圣”。其一生历经盛唐转衰的历史巨变,诗歌创

高仙芝的西域征战史

唐朝高仙芝

高仙芝是唐朝中期著名的军事将领,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西域征战闻名。他出生于高句丽族,早年加入唐军,凭借战功迅速晋升。他的征战生涯主要集中在西域

唐顺宗永贞革新

唐朝唐顺宗

唐顺宗永贞革新是唐朝中期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发生在805年,由唐顺宗李诵在位期间主导,但实际推动者为王伾、王叔文等人,史称“二王八司马”集团。此

杜甫:诗史一生

唐朝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被后世尊为“诗圣”。其一生历经盛唐转衰的历史巨变,诗歌创

杜甫的乱世悲歌

唐朝杜甫

杜甫的乱世悲歌:盛唐崩塌下的诗史镜像 杜甫(712—770)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史诗气质的诗人,其诗作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