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五代十国 >> 详情

桑维翰献策契丹援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6-13 | 阅读:5170次
历史人物 ► 石敬瑭

桑维翰献策契丹援指的是五代时期后晋宰相桑维翰为抵御契丹(辽朝)威胁,向后晋高祖石敬瑭提出联合契丹抗衡其他割据势力的战略决策。此事发生于936年,是促成“儿皇帝”事件的关键政治谋划。

桑维翰献策契丹援

具体而言,桑维翰的核心策略包含以下几点:

1. 借契丹之力立国:当时石敬瑭与后唐末帝李从珂矛盾激化,面临军事围剿。桑维翰建议石敬瑭向契丹求援,以换取耶律德光的支持。最终石敬瑭以割让幽云十六州(今河北、山西北部)、称臣、岁贡绢帛三十万匹,并自称“儿皇帝”为条件,获得契丹军事援助,成功灭后唐建后晋。

2. 地缘政治考量:幽云十六州是中原屏障,但桑维翰认为短期割地可换取政权生存。他分析契丹骑兵南下威胁极大,与其硬抗不如化敌为“父”,集中力量巩固中原。

3. 历史争议:此举虽使后晋短暂立国,但割地导致中原门户洞开,为后世北宋的边防危机埋下祸根。欧阳修《新五代史》批评桑维翰“祸始于此”,司马光亦指责其“屈辱谋国”。

4. 桑维翰的个人动机:作为石敬瑭心腹,桑维翰需为新政权寻找生存空间。其出身寒门,凭借谋略跻身权力核心,此举也反映五代士人在乱世中的现实抉择。

5. 后续影响:契丹援晋后,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仍南下灭晋,印证这一策略的脆弱性。但桑维翰的务实外交思路,仍被部分史家视为乱世存续的无奈之举。

此事件展现了五代政权对强邻的依赖性与妥协性,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地事夷”的典型反面案例。

文章标签:

上一篇:昆仑奴传奇救主 | 下一篇:名臣范仲淹生平

李昪南唐烈祖传奇

五代十国李昪

李昪(888年-943年),字正伦,徐州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开国皇帝,庙号烈祖。他是南唐政权的奠定者,在位期间推行一系列改革,奠定了南唐的文化与经

五代时期的军事制度改革与军事行动

五代十国郭威

五代十国时期(907-979年)是中国历史上军阀割据、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军事制度与军事行动呈现出鲜明的过渡性特征,既有唐末藩镇体制的延续,也为宋代“

宋太祖建立北宋的历程

五代十国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的历程是五代十国乱世走向统一的关键转折。这一过程涉及军事政变、政治博弈与制度重构,其核心事件可归纳如下: 一、后周时期的

后周政权的统一战争与成就

五代十国周世宗

后周政权的统一战争与成就集中体现在其短暂而关键的历史时期(951-960年),尤其在周世宗柴荣统治阶段(954-959年)。作为五代中最具统一潜力的政权,后周通

孟知祥割据史话

五代十国石敬瑭

孟知祥割据史话: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奠基者孟知祥(874年-934年),字保胤,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政权的实际奠基者。其割据过

后晋亡于契丹

五代十国石敬瑭

后晋(936年-947年)是五代时期的第三个中原王朝,由石敬瑭建立,其灭亡与契丹(辽朝)的关系密切,是中原政权“以地事夷”策略失败的典型案例。以下是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