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朝 >> 详情

李晟收复长安城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6-15 | 阅读:9493次
历史人物 ► 李晟

收复长安城是唐朝中期平定安史之乱的重要军事行动之一,发生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此次战役是唐军在安史叛军占领长安后首次成功收复京师的关键战例,对稳定唐朝政权和扭转战局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关于此战的史实和分析:

收复长安城

一、历史背景

1. 安史之乱的爆发: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次年中攻陷长安,唐玄宗逃亡蜀地。756年太子李亨(肃宗)在灵武即位,组织平叛。

2. 战略态势:757年正月,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叛军内部分裂。唐军主力由郭子仪李光弼等率领,而作为朔方军将领参与反攻。

二、的战前部署

1. 军队整合:率朔方军精锐与回纥援军协同,唐肃宗借回纥骑兵4000人,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归回纥"。

2. 战术准备:采用迂回战术,避开叛军主力防线,选择长安城南的香积寺(今陕西长安区)作为决战地点。

三、香积寺之战(757年九月)

1. 战役过程

- 唐军以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统中军,王思礼为后军,部承担侧翼突击任务。

- 叛军将领安守忠、李归仁率10万大军列阵。率轻骑迂回叛军侧后方,配合正面步兵陌刀阵突破叛军防线。

- 激战持续八小时,唐军斩杀叛军6万余人,俘虏2万,取得决定性胜利。

2. 技术运用:唐军陌刀队"如墙而进"的密集阵型克制叛军骑兵,的侧翼包抄体现唐代骑兵战术的灵活性。

四、长安收复与后续影响

1. 叛军溃退:九月二十八日唐军进入长安,安庆绪逃往邺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叛乱最终平定。

2. 政治意义:收复长安极大提振唐廷威望,但回纥劫掠导致长安损失惨重,暴露借兵外族的代价。

3. 的崛起:此战奠定作为中兴名将的地位,后任凤翔、陇右节度使,成为德宗时期平定朱泚之乱的核心将领。

五、军事史价值

1. 阵型演变:此战展现盛唐到中唐步兵对抗骑兵的战术转型,陌刀与的配合成为标准战法。

2. 后勤启示:唐军依赖江淮漕运维持攻势,反映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新旧《唐书》对战役细节记载存在差异,《资治通鉴》综合各方史料后形成的叙述成为主流版本。后世出土的《碑》等文物也佐证了其在战役中的作用。此战虽取胜,但未能彻底消灭叛军有生力量,为后续河北藩镇割埋下伏笔,体现中唐平叛战争的复杂性。

文章标签:

上一篇:宇文化及弑君篡位 | 下一篇:赵匡胤收禁军兵权

裴度平定淮西

唐朝裴度

裴度平定淮西是中唐时期一场关键性的藩镇战争,也是唐宪宗"元和中兴"的重要军事成就。这场战役从元和九年(814年)持续至元和十二年(817年),最终彻底铲

传奇女皇武则天传奇

唐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其生平事迹充满传奇色彩。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解析:1. 早年经历与入宫 武则天(624-705),名曌,并州文水人

大唐名医:孙思邈的医术与贡献

唐朝孙思邈

孙思邈(541年—682年)是唐代著名医学家,被后世尊称为“药王”,其医学成就与贡献对中国传统医学影响深远。他的生平与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盛唐对外交流频繁

唐朝唐朝

盛唐时期(7世纪中期至8世纪中期)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鼎盛阶段,其对外开放程度、跨文明互动频率及影响力均达到空前水平。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1

李晟收复长安城

唐朝李晟

李晟收复长安城是唐朝中期平定安史之乱的重要军事行动之一,发生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此次战役是唐军在安史叛军占领长安后首次成功收复京师的关

李晟平叛:唐朝中期的政治斗争

唐朝李晟

李晟平叛:唐朝中期的政治斗争唐朝中期,政治斗争激烈,其中李晟平叛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之一。这次平叛事件不仅关乎唐朝的政权稳定,也体现了当时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