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国 >> 详情

甘宁百骑劫魏营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5-18 | 阅读:8665次
历史人物 ► 甘宁

甘宁百骑劫魏营

甘宁“百骑劫魏营”是三国时期东吴名将甘宁的经典战例,展现了其勇猛果敢的军事才能。根据《三国志·吴书·甘宁传》记载,此战发生于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孙权对峙于濡须口期间。以下是基于史实的分析:

1. 背景与动机

- 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派兵防御濡须口。甘宁主动请缨夜袭曹营,以挫敌军锐气。孙权特选精锐百人,并赐酒肉犒劳。

2. 战术细节

- 甘宁率百骑趁夜突袭,不披甲胄(轻装简行),每人持短兵器,衔枚(防止出声)潜入曹营。

- 曹军因未料吴军敢以小股部队袭击,营内混乱。甘宁斩数十人后迅速撤退,曹军追击时遭吴军预设伏兵接应。

3. 历史评价

- 此战虽规模小,但极大鼓舞东吴士气。孙权称赞:“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甘宁字),足相敌也。”

- 体现了甘宁“斗将”风格,与张辽“威震逍遥津”并称三国著名战例。

4. 延伸知识

- 甘宁早年曾为水匪(“锦帆贼”),后投刘表、黄祖,最终归顺孙权,成为东吴十二虎臣之一。

- 此战背景与《三国演义》描述略有差异(小说增加“劫营后全队无伤”的夸张情节),但核心事件符合史实。

5. 军事意义

- 以少胜多的突袭战需精准情报、严格纪律和主将胆识,甘宁三者兼备。

- 此战对后世轻骑兵战术有借鉴意义,如唐代李靖的“疾战”理论。

此战例不仅彰显甘宁的勇武,也反映三国时期将领个人能力对战场的影响。

文章标签:魏营

上一篇:秦驰道修建记 | 下一篇:晋朝智者慧远的传奇人生

鲁肃江东谋士路

三国鲁肃

好的,以下是关于鲁肃在江东的谋士之路的详细分析:1. 早年背景与志向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出身豪族,年少时便胸怀大

董卓的乱世霸业野心

三国董卓

董卓的乱世霸业野心是东汉末年政治腐败与社会矛盾激化背景下的产物。作为凉州军阀,董卓凭借军事实力和政治投机逐步攫取中枢权力,其野心与实践深刻改

五虎上将聚

三国五虎

“五虎上将”是《三国演义》对蜀汉五位核心将领的统称,包括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一称号虽为小说艺术加工,但五人皆为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蜀

甘宁百骑劫魏营

三国甘宁

甘宁“百骑劫魏营”是三国时期东吴名将甘宁的经典战例,展现了其勇猛果敢的军事才能。根据《三国志·吴书·甘宁传》记载,此战发生于建安二十年(215年)

甘宁百骑劫魏营

三国甘宁

甘宁“百骑劫魏营”是三国时期东吴名将甘宁的经典战例,展现了其勇猛果敢的军事才能。根据《三国志·吴书·甘宁传》记载,此战发生于建安二十年(215年)

甘宁:勇猛善战勇将

三国甘宁

以下是一篇关于著名三国时期武将甘宁的详细介绍:甘宁—勇猛善战的三国名将三国时期,大小鼎立,群雄并起,呈现了一个群雄逐鹿的格局。在这期间,诞生了许多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