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南北朝 >> 详情

裴松之注三国志成

朝代:南北朝 | 时间:2025-07-17 | 阅读:4589次
历史人物 ► 裴松之

裴松之(372—451),字世期,河东闻喜人,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他在刘宋文帝元嘉六年(429年)受命为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作注,完成了《三国志注》,成为后世研究三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裴松之注三国志成

裴松之注《三国志》的主要特点包括:

1. 补充史料:裴松之引用了大量当时尚存但后来散佚的典籍,如《魏略》《吴书》《英雄记》《江表传》等,共计200余种,极大丰富了三国历史细节。他不仅补充人物事迹,还记载了典章制度、地理沿革、逸闻轶事等内容。

2. 考异辨误:他对陈寿原文中的矛盾之处进行考证,如对诸葛亮《出师表》"五月渡泸"时间的质疑,引用《汉晋春秋》提出不同说法,保留多家观点供后人判断。

3. 注释方法创新:采用"引事以证义"的方式,通过大量事例补充说明。如注《武帝纪》时引《曹瞒传》补充曹操早年事迹;注《诸葛亮传》引《汉晋春秋》增加北伐细节。

4. 保存珍贵文献:许多失传的史料依赖裴注得以部分保存,如鱼豢《魏略》记载的倭邪马台国使节往来,是研究古代中日关系的重要资料。

5. 开创注史体例:突破了传统训诂注释的局限,开创了"补缺、备异、纠谬、论辩"的史注新范式,对后世司马贞《史记索隐》、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等产生深远影响。

裴注的史料价值极高,但需注意其引用文献的可靠性差异。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世期注志,而要约明畅",清人钱大昕称其"网罗繁富,凡六朝旧籍今所不传者,尚一一见其厓略"。现代史学界对裴注的研究集中在引书考辨、注释体例及其反映的魏晋史学观念等方面。

文章标签:三国志

上一篇:苻坚淝水溃败 | 下一篇:隋朝正式灭亡

南齐竟陵八友文会

南北朝谢朓

南齐竟陵八友文会是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于永明年间(483—493)在金陵(今南京)组织的文学集团,代表南朝士族文化的高峰。这一群体以“八友”为核心成员

裴松之注三国志成

南北朝裴松之

裴松之(372—451),字世期,河东闻喜人,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他在刘宋文帝元嘉六年(429年)受命为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作注,完成了《三国志注

檀道济唱筹量沙计

南北朝檀道济

檀道济“唱筹量沙”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军事计谋,典出《南史·檀道济传》,展现了其临危不乱的统帅智慧。这一事件发生在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檀

南朝宋孝武帝刘骏

南北朝刘骏

南朝宋孝武帝刘骏(430年-464年),字休龙,小字道民,是南朝宋的第五位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第三子。他在位仅11年(453年-464年),却因政治手段强硬、改革

裴松之注三国志成

南北朝裴松之

裴松之(372—451),字世期,河东闻喜人,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他在刘宋文帝元嘉六年(429年)受命为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作注,完成了《三国志注

万俟祐:晋朝时期的军事战略家

晋朝裴松之

万俟祐是东晋时期的重要军事将领,其事迹主要见于《晋书》等史料,但记载相对简略。他的军事活动主要集中在东晋中后期,尤其在对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