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五代十国 >> 详情

刘词后周北面名将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6-17 | 阅读:2633次
历史人物 ► 刘词

刘词(?-954年),字好谦,五代后周著名将领,世称"刘太尉",河北大名人,是后周太祖郭威、世宗柴荣时期的核心军事统帅之一,以果敢善战著称。他长期镇守北方边境,在对抗契丹(辽国)的战争中屡建战功,是后周北疆防御体系的关键人物。

刘词后周北面名将

主要军事贡献

1. 澶渊之战建功:954年,契丹趁后周世宗新立之机大举南侵,刘词率军与世宗会师澶州(今河南濮阳)。在高平之战后周军大胜的背景下,刘词所部作为侧翼部队有效牵制契丹军,为巩固北疆防线发挥重要作用。

2. 边防体系建设:刘词长期担任义成军节度使(治滑州,今河南滑县),主持河北南部防务。他修缮城防、训练士卒,在黄河沿岸构建了针对契丹骑兵的纵深防御体系。其军事部署被后来的北宋沿用作对抗辽国的范本。

3. 治军严明:史载刘词"谦谨好礼",与士卒同甘共苦。他注重军纪,严禁掳掠,所部"兵民相安",这在五代骄兵悍将横行的时代尤为难得。后周世宗评价其"沉毅有谋,堪任方面"。

历史评价与延伸

五代末期名将代表:刘词与王晏、李重进等同为后周军事改革的中坚力量,其军事实践为北宋初年统一战争奠定了基础。宋初名将曹彬、潘美等均曾在其麾下效力。

早逝的遗憾:刘词于954年十月病逝,未能参与世宗后期的北伐。后世史家认为若其健在,或能加速后周对幽云十六州的收复进程。

墓葬与纪念:其墓在今河北大名县,宋代仍受官方祭祀。明人编纂的《大名府志》称其"勋业著于五代,忠诚垂于千古"。

刘词的军事生涯体现了五代末期武将群体从割据思维向国家防御的转变,其边防策略直接影响了宋辽对抗的格局。

文章标签:

上一篇:大唐公主远嫁吐蕃的背后故事 | 下一篇:秦桧专权害忠良

李嗣源政变登后唐位

五代十国李嗣源

李嗣源政变登后唐位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政权更迭的关键事件。李嗣源(867年-933年),沙陀族人,原名邈佶烈,被后唐太祖李克用收为养子后改名,是后唐第

杜重威降契丹丧国

五代十国刘知远

杜重威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重要将领,其投降契丹(辽朝)的行为直接加速了后晋的灭亡,成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叛降案例。以下是关于这一事件的详细分析

周行逢割据武平军

五代十国宋太祖

周行逢是五代十国后期割据武平军(今湖南大部及周边地区)的重要军阀。其活动时间主要在公元10世纪中叶,正值中原王朝更迭频繁、地方势力崛起的混乱时期

赵光义统一南方诸国

五代十国赵光义

赵光义(即宋太宗)是北宋第二位皇帝,他在统一南方诸国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尽管南方的多个割据政权主要是在其兄宋太祖赵匡胤时期被平定,但赵光

刘词后周北面名将

五代十国刘词

刘词(?-954年),字好谦,五代后周著名将领,世称"刘太尉",河北大名人,是后周太祖郭威、世宗柴荣时期的核心军事统帅之一,以果敢善战著称。他长期镇

刘词平定叛乱

五代十国刘词

刘词平定叛乱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政权巩固过程中的重要军事行动。刘词(?-954年),字好谦,是后周太祖郭威和世宗柴荣时期的重要将领,以治军严明、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