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宋朝 >> 详情

秦桧专权害忠良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6-17 | 阅读:8398次
历史人物 ► 秦桧

秦桧作为南宋初年的权相,其专权乱政与迫害忠良的行为在历史上留下深刻污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秦桧专权害忠良

1. 勾结金国,妥协投降

秦桧早年曾被金军俘虏,获释南归后主张与金议和。绍兴十一年(1141年),他伙同宋高宗赵构推动“绍兴和议”,向金国称臣纳贡,割让唐、邓等州,瓦解南宋的抗金力量。议和前,他假传圣旨召回岳飞,摧毁北伐成果。

2. 构陷岳飞,残害忠良

秦桧以“莫须有”罪名诬陷岳飞谋反,导致岳飞父子及部将张宪遇害(1142年)。此外,他排斥主战派将领韩世忠,贬黜抗金名臣胡铨、赵鼎等,甚至迫害曾弹劾他的文士(如绍兴冤狱中的冤案)。岳飞之死成为南宋自毁长城的象征。

3. 结党营私,控制朝政

秦桧两度拜相(1131—1132年、1137—1155年),长期把持朝政。他培植党羽如万俟卨、张俊等,操纵台谏排除异己,甚至篡改史书以掩盖恶行。高宗晚年纵容其专权,导致“秦桧当国,士大夫少贬节者”的腐败局面。

4. 打压舆论,钳制思想

为防止反对声音,秦桧大兴,禁私史、改实录,连程瑀《论语说》等著作也因暗讽其政策遭毁版。他还利用“告讦”制度鼓励密告,制造恐怖氛围。

5. 贪腐敛财,祸国殃民

秦桧家族聚敛巨额财富,其子秦熺凭借父荫平步青云。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秦桧死时家中珍宝堆积,田产遍布江南,而南宋财政却因岁币沉重濒临崩溃。

历史评价与延伸

秦桧的行为本质上是宋高宗巩固皇权、打压武将的策略延伸,两人共同塑造了南宋的“屈辱和平”。后世对其定性多为“奸臣”,明清时期其跪像被立于岳飞墓前。现代史学界虽对“议和必要性”有所讨论,但秦桧构陷忠良、弄权误国的罪行无可争议。值得注意的是,秦桧死后其权势迅速瓦解,侧面反映其统治基础的脆弱性。

文章标签:秦桧

上一篇:刘词后周北面名将 | 下一篇:元朝宫廷斗争录

指南针航海应用

宋朝萍洲可谈

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最早可追溯至中国宋朝(约11世纪),当时被称为“司南”或“罗盘”。宋朝朱彧在《萍洲可谈》(1119年)中明确记载了水手利用指南针

宋辽重熙增币议

宋朝重熙增币

宋辽重熙增币议指的是北宋与辽国在重熙年间(辽兴宗耶律宗真年号,1032—1055年,对应北宋仁宗时期)围绕岁币调整展开的外交博弈事件。这一事件是澶渊之盟

杨家将忠烈传奇

宋朝传奇

杨家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忠烈家族,其事迹主要发生在北宋初期,以杨业(杨令公)及其子孙为代表的家族成员在抗辽战争中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义精

汪藻南宋四六文

宋朝靖康之变

汪藻是南宋初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尤其以四六文(骈文)著称。他的文章风格典雅精丽,兼具实用性与文学性,被后人誉为南宋四六文的代表作家之一。

秦桧弄权误国记

宋朝秦桧

秦桧(1090—1155),字会之,南宋初年权相,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他主政期间推行妥协投降政策,迫害抗金名将岳飞,对南宋的政治、军事造成深远负

秦桧专权误国

宋朝秦桧

秦桧(1090—1155年)是南宋初年最具争议的政治人物,其专权误国的行为深刻影响了南宋的政治格局与历史评价。以下依据史实从多个角度分析其负面影响: 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