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春秋战国 >> 详情

屈原投江汨罗泪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7-22 | 阅读:1850次
历史人物 ► 屈原

屈原投江汨罗泪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悲剧事件,发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是楚国贵族、政治家、诗人,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他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离》《九章》《天问》等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屈原投江汨罗泪

历史背景:

屈原所处的时代正值战国中后期,楚国国力衰微,内有权臣排挤,外有强秦威胁。他主张联齐抗秦、改革内政,但因触怒贵族利益遭谗言陷害,被楚怀王疏远,继位的楚顷襄王更将其流放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屈原悲愤交加,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沉。

事件细节与文化影响:

1. 政治理想破灭:屈原的投江是对楚国腐败统治的绝望抗争。他在《怀沙》中写道“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体现以身殉道的决心。

2. 端午节起源:民间为纪念屈原,形成赛龙舟、投粽子等习俗,后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朝梁代《续齐谐记》最早记载粽子与屈原的关联。

3. 文学象征意义:屈原之死成为中国文人“宁为玉碎”精神的符号,李白屈平词悬日月”、司马迁“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均颂其气节。

4. 历史争议:有学者考证屈原可能并非自愿投江,而是被贵族迫害致死,但主流观点仍以《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记载为准。

地理与文化遗存:

汨罗江属洞庭湖水系,今湖南岳阳境内。现存屈子祠、屈原墓等遗迹,唐代以来文人多至此凭吊。屈原作品中的“香草美人”意象开创“楚辞”传统,与《诗经》并称中国诗歌两大源头。他的爱国情怀与悲剧命运,成为中华文化中知识分子担当精神的永恒象征。

文章标签:屈原

上一篇:周懿王国势渐衰 | 下一篇:田横五百士殉节(秦末)

鬼谷子门下之苏秦张仪:纵横家的政治智谋

春秋战国苏秦

鬼谷子门下的苏秦与张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代表人物,其政治智谋深刻影响了列国格局。二人师承隐士鬼谷子,精通权变之术,以"合纵连横"为核心策略,展现

屈原投江汨罗泪

春秋战国屈原

屈原投江汨罗泪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悲剧事件,发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是楚国贵族、政治家、诗人,曾任左徒、三闾大夫

楚国文化繁荣与衰落之际

春秋战国秦国

楚国文化的繁荣与衰落是先秦时期区域文明发展的典型案例,其兴衰历程与政治、军事、经济及地理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一、繁荣

儒家亚圣孟子的游历与教化

春秋战国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是儒家学派仅次于孔子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他的游历与教化活

屈原投江汨罗泪

春秋战国屈原

屈原投江汨罗泪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悲剧事件,发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是楚国贵族、政治家、诗人,曾任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楚国诗人政治家生平传奇

春秋战国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奠基人,代表作为《离骚》《九章》《天问》等。其生平融合政治抱负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