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龑据南汉国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7-22 | 阅读:4984次刘龑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的建立者,原名刘岩,后改名为刘䶮("䶮"为其自创字,意为"飞龙在天")。他于917年在番禺(今广州)称帝,国号"大越",次年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统治范围包括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部分地区。
历史背景与过程:
1. 唐末藩镇割据中,刘龑之父刘谦任封州(今广东封开)刺史,其兄刘隐通过军事扩张控制岭南。刘隐被后梁封为南海王,奠定南汉基础。
2. 911年刘隐病逝,刘龑继任静海军节度使,通过剿灭地方势力(如韶州卢延昌、新州刘潼)统一岭南,建都兴王府(广州)。
3. 917年乘中原动荡之际自立为帝,仿唐制设三省六部,铸造"乾亨重宝"铜铅钱,开通海上贸易。
统治特点:
1. 奢侈残暴:大兴土木建宫殿(如南宫、昭阳殿),用金银珠宝装饰。设立"生地狱"酷刑惩治反对者,史载其"好行苛法"。
2. 经济措施:发展海外贸易,广州成为当时重要港口,与阿拉伯、波斯商易。推广牛耕技术,但赋税繁重。
3. 文化政策:首创科举的"殿试"制度,重用士人如赵光裔、杨洞潜。重视天文,建观测台,但笃信巫术,晚年迷信方士。
重要事件:
925年派苏章用铁索沉船战术击败楚军,保住封州。
930年攻占交趾(越南北部),后因当地反抗于938年撤出。
942年去世,谥号"天皇大帝",葬康陵(今广州黄埔区),其子刘玢继位后爆发内乱。
考古发现:
2003年广州发现的康陵出土哀册文证实其帝号,墓室呈"甲"字形,出土玻璃器、玉佩等文物,反映南汉宫廷的奢华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联系。南汉政权存在54年,至971年被北宋所灭,其统治加速了岭南地区的开发,但暴政也导致国力早衰。
文章标签:
上一篇:李白与杜甫:诗仙诗圣 | 下一篇:王安石变法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