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班固编撰汉书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7-06 | 阅读:6505次
历史人物 ► 班固

班固编撰《汉书》是中国古代史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展现了东汉时期官方史学的严谨性和系统性。以下是关于这一历史事件的详细分析:

班固编撰汉书

1. 编撰背景与目的

班固(32—92年)出生于史学世家,其父班彪曾续补《史记》作《后传》。东汉明帝时期,班固受诏继续父亲未竟事业,正式编修《汉书》。其核心目的是为西汉王朝(前206—公元8年)撰述一部权威正史,填补《史记》止于汉武帝的空白,同时确立以王朝为中心的断代史体例。

2. 史料来源与考订方法

- 官方档案:班固以兰台令史身份查阅石室、金匮收藏的诏令、奏议及宫廷记录。

- 家学传承:直接采用班彪《后传》60余篇,并整合刘向扬雄等学者的西汉评论。

- 实地考察:如《地理志》参考朝廷版籍,结合实地行政资料,开创正史记载疆域政区的先例。

3. 体例创新与史学价值

- 断代史范式:全书100卷,涵盖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确立后世正史编纂模板。

- 志书的扩展:新增《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其中《艺文志》承袭刘歆《七略》,成为现存最早系统性书目。

- 民族关系记载:《匈奴传》《西域传》详细记录汉朝与周边政权互动,体现"大一统"史观。

4. 思想倾向与局限性

- 正统观强化:通过《高帝纪》神化刘邦出身,强调汉承尧运,为东汉政权合法性提供依据。

- 女性书写差异:对比《史记·吕太后本纪》,《汉书》将吕后事迹降入《高后纪》,反映东汉儒家对史笔的影响。

- 未完成部分:班固死后,其妹班昭续写八表,马续补撰《天文志》,可见集体修史的特点。

5. 后世影响

唐代刘知幾在《史通》中评价"言皆精炼,事甚该密"。《汉书》的典雅文风成为唐宋古文运动的典范,其中《苏武传》《朱买臣传》等名篇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敦煌出土的唐写本残卷证明其作为科举教材的广泛传播。

班固通过《汉书》系统构建了西汉历史的知识体系,其"文赡而事详"的叙事风格与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标志着中国官方史学编纂模式的成熟。

文章标签:

上一篇:始皇求不死药 | 下一篇:街亭失守斩马谡

卫青奇袭匈奴王庭

汉朝卫青

卫青奇袭匈奴王庭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极具战略意义的军事行动,发生于汉武帝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此战是汉朝对匈奴战略反击的关键战役之一,标志着汉

汉元帝节俭治国

汉朝汉元帝

汉元帝刘奭(前75年—前33年)是西汉第十位皇帝,其在位期间(前49年—前33年)确实推行了一系列节俭政策,但需结合历史背景辩证看待。从整体治理效果而言

班固编撰汉书

汉朝班固

班固编撰《汉书》是中国古代史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展现了东汉时期官方史学的严谨性和系统性。以下是关于这一历史事件的详细分析:1. 编撰背景与目的 班

王莽改制酿灾祸

汉朝王莽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年至新朝时期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其初衷虽为解决社会积弊,但因脱离实际、操之过急而引发连锁灾难。以下从改制内容、失败原因及

班固编撰汉书

汉朝班固

班固编撰《汉书》是中国古代史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展现了东汉时期官方史学的严谨性和系统性。以下是关于这一历史事件的详细分析:1. 编撰背景与目的 班

班固编撰《汉书》

汉朝班固

班固编撰《汉书》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奠定了纪传体断代史的典范。以下是关于这一事件的详细史实与分析: 1. 编撰背景与动机班固(32—92年)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