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南北朝 >> 详情

萧统编《文选》传世

朝代:南北朝 | 时间:2025-06-09 | 阅读:1927次
历史人物 ► 萧统

萧统编撰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成书于南朝梁武帝时期(约公元531年前后)。该书由梁武帝太子萧统主持编选,集结了当时著名文士如刘孝绰等人的协助,其编撰背景与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意识的兴起密切相关。

萧统编《文选》传世

核心内容与历史意义

1. 选录范围与标准

《文选》收录了先秦至南朝梁代130位作者的700余篇作品,涵盖诗、赋、、诏令、书启等38类文体,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为选文标准,注重文采与思想性,排斥经、子、史类纯说理或记事文本,集中体现六朝文学审美观。

2. 文学史价值

保存文献:大量汉魏六朝文学作品(如曹植陆机谢灵运之作)因《文选》得以流传,唐代李善注本更成为后世研究的基础。

文体分类学:其分类体系对后世总集(如《文苑英华》)影响深远,宋代“《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反映其科举教材地位。

文学理论体现:萧统在《文选序》中提出“踵其事而增华”的文学发展观,呼应刘勰《文心雕龙》的观点。

3. 版本与注释

唐代李善的《文选注》以考据精详著称,引用古籍达1600余种;五臣注(吕延济等)则侧重释义通俗化。两种注本在宋代合刊为“六臣注”,成为后世通行版本。

扩展知识

萧统与梁代文化:作为“昭明太子”,萧统的文学活动是梁武帝推动文化建设的缩影,其聚书三万卷,堪称南朝文化中心。

域外影响:《文选》在唐代传入日本、朝鲜,平安时代日本贵族以学习《文选》为必备修养,现存多种古抄本(如足利学校藏本)具有校勘价值。

学术争议:清代朴学家批评《文选》重形式轻内容,而近代学者如黄侃则通过《文选平点》重新肯定其艺术价值。

《文选》的编纂不仅奠定了中国文学批评的实践范式,其“选本”形式更成为后世辑录经典的范例,对东亚汉文化圈的文学教育产生千年影响。

文章标签:文选》

上一篇: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统治历程 | 下一篇:宇文恺设计都城

王僧虔论书品藻

南北朝王僧虔

王僧虔(426—485)是南朝宋、齐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其所著《论书》及《笔意赞》是中国书法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尤其在“品藻”方面开创了系

萧衍困死台城

南北朝萧衍

萧衍困死台城一事发生于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是侯景之乱中的标志性事件。萧衍即梁武帝,是南朝梁的开国皇帝,晚年因政治失误与军事判断错误,导致

陈霸先立南朝陈

南北朝陈霸先

陈霸先立南朝陈是中国南北朝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标志着南朝政权更迭的关键转折。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一、历史背景与崛起过程1. 梁末乱局:548年侯

高欢掌权东魏朝

南北朝高欢

高欢掌权东魏标志着北朝政治格局的重大转折,其过程充满了军事博弈、政治权谋和家族势力的整合。以下从多个层面展开分析: 一、军事基础的奠定(1)六镇

南朝陶潜之名士风韵探究

南北朝萧统

南朝时期,陶渊明(约365—427,一说372—427)的名士风韵体现在多个维度,其生平、思想、文学创作及后世影响共同构建了独特的文化符号。以下从历史背景、

南梁昭明太子萧统

南北朝萧统

南梁昭明太子萧统(501—531),字德施,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生母为丁令光(丁贵嫔)。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文献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现存最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