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西周 >> 详情

宣王中兴复周疆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6-27 | 阅读:112次
历史人物 ► 共和

“宣王中兴”是指西周晚期周宣王(前827年—前782年在位)在位期间的政治复兴和军事扩张。尽管西周自厉王时期已现衰象,但在宣王统治下,周王朝确实出现了短暂的中兴局面。

宣王中兴复周疆

1. 政治改革与稳定内部

周宣王继位时面临厉王“国人暴动”后的乱局。他吸取教训,任用贤臣如仲山甫、尹吉甫等,整顿吏治,恢复“共和行政”后被削弱的王权威信。《诗经·大雅》中《崧高》《烝民》等篇即歌颂宣王大臣的功绩,反映其重振朝纲的努力。

2. 军事扩张与边疆巩固

宣王时期频繁对周边族群用兵,史称“宣王中兴四征”:

对猃狁(匈奴前身)的战争:命尹吉甫反攻至太原(今宁夏固原一带),《诗经·小雅·六月》记载“薄伐猃狁,至于太原”。

平定淮夷之乱:南征淮河流域的淮夷部族,重新控制铜矿资源要地。

征服荆楚:派方叔率军南征,迫使楚人暂时臣服,《诗经·采芑》描述了此战。

东征徐戎:巩固东方防线,确保宗周与成周间的通道安全。

3. 经济与文化复苏

宣王推行“不籍千亩”改革,废除籍田礼制下的集体耕作,允许贵族私田发展,刺激农业生产力。青铜器铭文如《毛公鼎》显示,宣王曾整顿土地制度,缓解社会矛盾。此外,这一时期《诗经》中的“宣王史诗”(如《江汉》《常武》)成为重要史料。

4. 局限性及衰象隐现

宣王晚年接连受挫:前797年伐太原戎失败,前790年与姜氏之戎战于千亩(今山西介休)惨败,“南国之师”全军覆没。这些失利暴露了周军力衰退,加之诸侯离心(如楚君熊渠自称“王”),为西周灭亡埋下伏笔。《国语·周语》记载“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试图清查人口补充兵源,反而加重社会动荡。

扩展知识

“宣王中兴”本质是西周崩溃前的回光返照。其军事胜利多依赖贵族氏族武装(如召公、魏氏),中央直属军队“六师”已衰弱。宣王死后11年,幽王即位,西周旋即亡于犬戎之祸。后世儒家将宣王塑造为“中兴之主”,实则其政策未能解决分封制瓦解的根本矛盾,周王室权威再也未能恢复至西周鼎盛水平。

文章标签:

上一篇:祖乙定都庇百姓 | 下一篇:秦修建灵渠通岭南

周公旦摄政时期的政治智慧与策略

西周周公

周公旦,即姬旦,是西周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作为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他在武王去世后辅佐年幼的成王摄政,以卓越的政治智慧稳定了

论西周名臣常玉明的政治智慧与影响力

西周逸周书

西周名臣常玉明的政治智慧与影响力,需结合西周政治制度与历史背景进行考察。尽管现存西周史料中关于常玉明的直接记载较为有限(其名字未见于《史记》

共和行政周召共治

西周共和

共和行政(又称周召共治)是中国西周时期的一段特殊政治时期,发生在周厉王被逐后(公元前841年—前828年),由周公、召公两位宗室重臣共同代行王政。这

尹吉甫征战西北记

西周兮甲

尹吉甫是西周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位列周宣王(前827—前782年在位)的“中兴”功臣之首。关于他征战西北的记载,主要见于《诗经》《竹书纪年》等

梁启超的新政改革思想

清朝共和

梁启超作为清末民初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其新政改革思想是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期间系统形成的,核心目标是推动中国从传统专制社会向现代宪

共和行政周召共治

西周共和

共和行政(又称周召共治)是中国西周时期的一段特殊政治时期,发生在周厉王被逐后(公元前841年—前828年),由周公、召公两位宗室重臣共同代行王政。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