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元朝 >> 详情

姚燧文章巨匠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6-24 | 阅读:9747次
历史人物 ► 许衡

姚燧(1238—1313),字端甫,号牧庵,元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虞集揭傒斯黄溍并称“元文四大家”。他的文学创作以散文见长,风格雄浑典雅,堪称元代文章巨匠。以下从多个方面分析其文学成就和历史地位:

姚燧文章巨匠

一、文学成就

1. 散新

姚燧的散文突破了宋代理学影响下的迂风,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其代表作《牧庵集》中《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武昌路学记》等,结构严谨,气势恢宏,被《元史》评为"闳肆该洽,豪而不宕,刚而不戾"。

2. 碑传文学典范

作为官方重要碑铭撰写者,他创作的碑志文达130余篇,如《平章政事忙兀公神道碑》,既遵循史实又注重文学修饰,开创了元代碑传文史笔与文采并重的风格。清代黄宗羲在《明文海》中称其"碑版之文尤极一代之工"。

3. 骈散结合的文体实践

在继承韩柳古文运动传统的同时,吸收骈文修辞之长,形成"以古文为体,以骈文为用"的独特风格。《送畅纯甫序》等作品体现了这种融合。

二、历史地位

1. 官方文坛

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从一品),主持科举取士,直接影响元代中期文风。元仁宗曾赞:"燧之文章,为世师法。"

2. 理学与文学的调和者

作为许衡门人,他将程朱理学思想融入文学创作,但避免沦为说教。其《卢威仲文集序》提出"文本于理而达于辞"的主张,影响了元代"雅正"文风的形成。

3. 政治与文学的双重影响

历仕世祖、成宗、武宗、仁宗四朝,参与编修《世祖实录》,其公文创作如《号诏》兼具文学价值与历史文献意义。

三、文学史评价

明代宋濂称其"如长风之振槁,崇冈之腾涛";《四库全书总目》指出"元文宗唐,实自燧始"。其创作上承金源文学余韵,下启明代复古文风,在13-14世纪汉文化复兴中具有关键作用。需注意的是,由于元代文献散佚严重,现存《牧庵集》36卷为清代四库馆臣辑佚本,非全帙。

姚燧的创作实践体现了蒙元时期多民族文化交融背景下的汉族士大夫文学转型,其文章被朝鲜、安南等国使节抄录传播,在东亚汉文化圈亦有重要影响。

文章标签:

上一篇:宋宁宗庆元党禁兴 (1195年) | 下一篇: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医学贡献

马致远元朝文人风采展示

元朝马致远

马致远(约1250—1321),号东篱,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杂剧作家,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融合了文人雅士的才情与市井生活的烟火气,展现了元

元朝宗教政策与多元宗教融合

元朝元朝

元朝宗教政策与多元宗教融合 元朝(1271-1368年)是由蒙古人建立的统一王朝,其宗教政策以开放包容为特点,形成了多元宗教并存的局面。这一政策既是蒙古传

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意义

元朝

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治统一与领土完整 元代(1271-1368年)是西藏正式纳入中央政权管辖的开端。1247年,吐蕃宗教领

元成宗铁穆耳评传

元朝铁穆耳

元成宗铁穆耳(1265年-1307年),蒙古语尊号“完泽笃可汗”,是元朝第二位皇帝,忽必烈之孙,真金太子第三子。他于1294年至1307年在位,共13年。铁穆耳统治

元朝名儒许衡

元朝许衡

元朝名儒许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生于金朝末年(1209年),卒于元朝至元十八年(1281年)。他是元代儒

姚燧文章巨匠

元朝许衡

姚燧(1238—1313),字端甫,号牧庵,元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虞集、揭傒斯、黄溍并称“元文四大家”。他的文学创作以散文见长,风格雄浑典雅,堪称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