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春秋战国 >> 详情

伍子胥鞭尸复仇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5-22 | 阅读:6912次
历史人物 ► 伍子胥

伍子胥复仇

关于伍子胥复仇的历史事件,其核心背景与过程如下:

1. 历史背景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为春秋时期楚国大夫伍奢次子。楚平王听信谗言,诛杀伍奢及其长子伍尚,伍子胥被迫逃亡吴国。这一事件成为其日后复仇的。

2. 复仇动机

伍子胥在吴国得到重用,辅佐吴王阖闾振兴国力。其终极目标为借吴军之力攻楚,以报父兄之仇。公元前506年,吴军攻破楚国郢都,此时楚平王已死,其子楚昭王出逃。

3. 行为

据《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伍子胥为泄愤,掘开楚平王陵墓,三百。这一极端行为体现了春秋时期“血亲复仇”的观,但也引发后世争议。

4. 历史评价

- 支持者:认为其行为符合当时“父仇不共戴天”的礼法。

- 批评者:如司马迁评价“怨毒之于人甚矣”,指出复仇的极端性。

5. 延伸知识

- 伍子胥在吴国期间,还推荐孙武(《孙子兵法》作者)助吴国强军。

- 其结局因谏阻吴王夫差赦越而被赐死,凸显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6. 文化影响

该事件成为后世文学(如《东周列国志》)的经典题材,“”亦成为复仇的象征性符号。

这一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宗法社会下的复仇文化,以及个人命运与政治博弈的复杂交织。

文章标签:伍子胥

上一篇:周王畿设大学教六艺 | 下一篇:李广难封英雄叹

孟尝君鸡鸣狗盗出关

春秋战国孟尝君

孟尝君“鸡鸣狗盗出关”典出《史记·孟尝君列传》,反映了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的现实作用。 1. 背景与事件经过 孟尝君田文为齐国宗室,以招揽门客三千闻名

田单火牛阵破敌

春秋战国田单

田单火牛阵破敌是中国古代战争中以智取胜的经典战例,发生在战国时期齐国对抗燕国的即墨之战中(约公元前279年)。以下是基于《史记·田单列传》等史料的

扁鹊医术济世

春秋战国扁鹊

扁鹊(约公元前407年—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医学家,被后世尊为“医祖”。其医术高超,行医足迹遍及中原各国,开创性地建立了“望闻问

韩非子著法家典籍

春秋战国韩非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著作《韩非子》是中国古代法家学派的重要典籍,系统地阐述了以“法、术、势”为核心的治国理论。以下是关于《

伍子胥复仇伐楚

春秋战国伍子胥

伍子胥复仇伐楚是中国春秋末期最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事件之一,其背景、过程和影响体现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复杂性以及个人命运与家国政治的深刻交织。以

伍子胥复仇鞭楚墓

春秋战国伍子胥

伍子胥复仇鞭楚墓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复仇事件,体现了春秋末期吴楚争霸背景下个人命运与家国恩怨的交织。 历史背景 伍子胥(?—公元前484年),名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