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秦朝 >> 详情

甘罗十二为上卿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6-22 | 阅读:4610次
历史人物 ► 甘罗

甘罗十二为上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少年政治天才案例,出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其事迹体现了战国时期人才选拔的灵活性,但需结合史料辩证看待。

甘罗十二为上卿

一、历史背景与事件核心

1. 家世渊源

甘罗出身秦国政治世家,祖父甘茂曾任左丞相,因政治斗争逃亡齐国。这一背景使其早熟于权谋,得到秦国权臣吕不韦的庇护。

2. 外交奇谋

公元前238年,秦国欲联合燕国伐赵。甘罗主动请缨出使赵国,以“燕太子丹入质于秦”为筹码,威逼利诱赵王割让五城予秦。后又怂恿赵国攻燕,夺取三十城后分十一城给秦。此计实现“不战而获十六城”,展现其纵横家才能。

3. 破格擢升

因功被秦王政(后为秦始皇)封为上卿。需注意战国“上卿”非固定官职,而是荣誉性称号,类似高级顾问,实际权力可能与后世丞相不同。

二、历史争议与辨析

1. 年龄考据

《史记》仅载“甘罗年少”,十二岁之说可能出自后世演义(如《东周列国志》)。战国时期少年参政虽罕见,但非孤例(如项橐七岁为孔子师)。

2. 政治象征意义

甘罗的成功与秦国“唯才是举”传统有关,商鞅变法后军功爵制打破世袭垄断。吕不韦借此宣扬自身用人政策,强化政治声望。

三、延伸知识

1. 战国“神童文化”

类似记载多见于诸子典籍,如《战国策》中鲁仲连十二岁辩驳田巴,反映乱世中早慧者易获机遇的现象。

2. 甘罗的结局

史料未明确记载其后续事迹,可能因早逝或政治变动淡出。《太平御览》引《史记》佚文称其“后事不录”,增添传奇色彩。

3. 后世影响

成为“少年英才”的文化符号,明代列为“七十二朝人物演义”之一。但需注意文学渲染成分,如元杂剧《甘罗解送燕质子》等艺术加工。

四、史学评价

司马迁将甘罗与樗里子、甘茂并列,肯定其“奇谋”价值,但汉代学者刘向在《说苑》中批评此类故事“权诈为尚”。现代研究多认为,甘罗事件体现了战国后期外交战的诡谲,也折射秦国制度对异才的包容性。

文章标签:

上一篇:乐毅伐齐破七十城 | 下一篇:董仲舒天人三策

秦王子婴献玺降

秦朝子婴

秦王子婴献玺投降是秦朝灭亡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06年。秦二世胡亥被赵高逼死后,赵高立子婴为王。子婴即位后设计诛杀赵高,试图挽救秦朝危

吕不韦著《吕氏春秋》

秦朝吕不韦

吕不韦是战国末期秦国著名政治家、商人,主持编纂的《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明确作者、系统性编纂的杂家著作。作为“杂家”代表作,该书融合

吕相集权削弱诸侯

秦朝吕相

吕相(即吕不韦)集权削弱诸侯是中国战国末期秦国政治改革的重要环节,其核心是通过强化中央集权,打压诸侯势力,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以下从具体措

王绾议行郡县

秦朝王绾

王绾议行郡县是秦朝初期政治制度变革中的一次重要讨论,涉及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权衡。这一事件发生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21年),围绕如何治理

甘罗十二岁拜相

春秋战国甘罗

甘罗十二岁拜相一事主要出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但其真实性历来存疑。以下是基于史料的综合分析及相关背景:1. 史料记载 《史记》记载甘罗为秦

甘罗十二为上卿

秦朝甘罗

甘罗十二为上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少年政治天才案例,出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其事迹体现了战国时期人才选拔的灵活性,但需结合史料辩证看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