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春秋战国 >> 详情

乐毅率五国伐齐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6-13 | 阅读:9830次
历史人物 ► 乐毅

乐毅率五国伐齐是战国时期一场重要的军事行动,发生于公元前284年。这场战役源于齐国在齐湣王统治下的扩张政策引发诸侯不满,燕昭王为报齐国破燕之仇,联合秦、赵、魏、韩四国组成联军,由燕国名将乐毅统一指挥。

乐毅率五国伐齐

背景与起因

1. 齐燕世仇:公元前314年,齐宣王趁燕国内乱(子之之乱)攻破燕国,导致燕国几乎灭亡。燕昭王即位后立志复仇,通过招贤纳士(如筑黄金台)积累实力。

2. 齐国树敌:齐湣王灭宋后(前286年),领土扩张引发各国警惕,加上其骄横外交(如辱骂楚使、胁迫周天子),促使诸侯联合反齐。

3. 五国合纵:燕国通过纵横家苏秦(实为燕国间谍)长期离间齐赵关系,最终促成秦、赵、魏、韩与燕结盟。

战争过程

1. 济西之战:联军在济水以西大败齐军主力,齐将触子战败逃亡,达子继任后亦溃败。此战使齐国精锐尽失。

2. 长驱直入:乐毅独率燕军乘胜追击,攻占临淄,齐湣王逃亡至莒,后被楚将淖齿所杀。乐毅半年内攻克齐国70余城,仅剩即墨和莒两城未下。

3. 分兵略地:联军瓜分齐国领土:燕占齐北,魏取宋地,赵得河间,楚控制淮北,秦国收渔翁之利。

战略与影响

1. 乐毅政策:在占领区推行怀柔政策,减免赋税、尊重齐俗,试图巩固统治。但燕惠王继位后中,改派骑劫代将,导致燕军败于田单火牛阵。

2. 齐国复国:田单坚守即墨,借燕军换帅之机反击,收复失地,但齐国从此衰落,失去与秦争霸的实力。

3. 战国格局:此战削弱东方最强齐国,为秦国东进扫清障碍,加速了秦统一进程。

延伸知识

苏秦角色:《史记》记载苏秦为燕间谍,但1973年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显示,其活动时间可能早于乐毅伐齐,学界对其是否有直接关联仍有争议。

乐毅结局:被夺兵权后投奔赵国,燕惠王后悔而致歉,但乐毅终未返燕,著有《报燕惠王书》申明心迹。

这场战役展现了合纵连横的威力,也揭示了战国时期“远交近攻”的复杂博弈。齐国的衰落标志着战国中期权力结构的重大转折。

文章标签:

上一篇:穆王西巡见西王母 | 下一篇:子婴投降献玺

晏子巧谏齐景公

春秋战国孔子

晏子(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以机敏善辩、敢于直谏著称。《晏子春秋》中记载了他多次劝谏齐景公的典故,展现了其“以滑稽匡正君过”的智慧

介子推割股奉君

春秋战国介子推

介子推"割股奉君"的故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忠君典故,主要记载于《左传》《史记》等典籍,但不同文献的记载存在差异,其历史真实性也存在争议。以下是基于

烛之武退秦救郑

春秋战国烛之武

“烛之武退秦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外交策略案例,记载于《左传·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这一事件展现了春秋时期小国通过智慧与言辞在强国博弈中求

三家分晋之变

春秋战国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标志着晋国的分裂和韩、赵、魏三国的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中的核心力量。这一事件不仅改变了中原地区的政治

乐毅燕国名将征战沙场传奇

春秋战国乐毅

乐毅是战国时期燕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尤其以统帅五国联军伐齐的壮举闻名于世。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其生平与历史意义: 一、早

乐毅伐齐复国

春秋战国乐毅

乐毅伐齐复国是战国时期燕国为报复齐国而发起的一场重要军事行动。这一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84年至公元前279年,是燕昭王联合五国攻齐的核心战役,其背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