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国 >> 详情

刘备成都继位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6-26 | 阅读:757次
历史人物 ► 刘备

刘备在成都称帝是三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发生于公元221年。以下是基于《三国志》等史料的详细分析:

刘备成都继位

一、历史背景

1. 政治形势

220年曹丕篡汉建魏后,汉室正统断绝。诸葛亮等大臣以"汉贼不两立"为由,极力劝进。当时刘备已控制益州、汉中及部分荆州地区,具备称帝的疆域基础。

2. 谶纬与祥瑞

群臣通过祥瑞制造舆论:

- 武阳赤水出现黄龙(《华阳国志》载)

- 成都西北有"天子气"的星象

- 献帝遇害的传闻(实际献帝当时尚在世)

二、称帝过程

1. 劝进程序

建安二十六年(221)四月,许靖、糜竺、诸葛亮等120人联名上表,引《河图》《洛书》谶纬为据。刘备三次推辞后才接受,效仿汉高祖故事。

2. 礼仪细节

- 即位于成都武担山之南,改元章武

- 立吴氏为皇后,刘禅为太子

- 设坛祭天仪式参照东汉制度,但规模有所缩减

三、政权建设

1. 官僚体系特征

- "荆州集团"(诸葛亮、关羽等)占据主导

- 益州本土士族(如李严)被部分吸纳

- 保留东汉太尉、司徒等官职,但实权在丞相

2. 法统建构

宣称继承汉昭烈帝庙号,将曹魏定位为"篡逆",但:

- 未采用东汉洛阳的礼乐制度

- 史官记录自称"季汉"而非"东汉"

四、后续影响

1. 夷陵之战连锁反应

称帝7个月后即发动伐吴,导致:

- 丧失荆州战略支点

- 蜀汉永久失去横跨荆益的可能

2. 正统性争议

后世史家对此有不同评价:

- 裴松之认为"以兴复为名,未尽继绝之义"

- 朱熹则肯定其"存汉祀"的象征意义

延伸知识点

成都称帝地点现存争议,有说在刘备皇宫(今成都天府广场北),亦有学者考证在郫县。

蜀汉使用的"章武"年号隐含"彰显武功"之意,但仅维持三年。

《三国志》记载刘备登基祭文特别强调"讨贼"而非"治民",反映其政权军事化特征。

这一事件标志着三国鼎立格局的最终形成,也为后世"正统论"提供了重要历史案例。

文章标签:刘备

上一篇:京房易学灾异说 | 下一篇:名将朱序守襄阳

诸葛亮:卧龙智谋定天下

三国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其智谋与远见为蜀汉政权的建立与巩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下是其智谋定天下

周瑜:东吴水战英雄的风华绝代

三国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军事家,是孙吴政权早期核心统帅之一,与孙权之兄孙策共创江东基业,以卓

五虎上将的英勇传奇故事

三国五虎

五虎上将指蜀汉政权中五位功勋卓著的将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其名号虽未见于《三国志》正史(实际出自元杂剧与《三国志平话》),但五

张辽勇闯天涯立威名

三国张辽

张辽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以骁勇善战、胆略过人著称,“勇闯天涯立威名”这一说法虽带文学色彩,但确实契合其历史上的军事成就。以下结合史实详细分析

群英荟萃汉寿亭

三国刘备

"群英荟萃汉寿亭"这一题目中的"汉寿亭"应指关羽受封的"汉寿亭侯"。从历史考证角度,可梳理以下几点关键信息:1. 爵位性质考辨汉寿亭侯是东汉建安五年(公

刘备:仁德之君,蜀汉开国皇帝

三国刘备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蜀汉开国皇帝。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以其仁德爱民、复兴汉室的理想著称,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