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晋朝 >> 详情

孙绰天台山赋铭

朝代:晋朝 | 时间:2025-08-14 | 阅读:6702次
历史人物 ► 孙绰

孙绰〈天台山赋〉铭》是东晋文学家孙绰所作的一篇骈赋,以描绘天台山自然景观与玄理感悟著称。该赋作为魏晋山水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兼具诗文之美与哲思之深,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孙绰天台山赋铭

1. 创作背景与文学地位

孙绰生活于东晋玄风盛行的时代,其文风以“丽藻”著称,《天台山赋》是其晚年游历天台山后所作。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评其“锋发韵流”,谢灵运更称“此赋掷地当作金石声”,足见其在六朝文坛的典范意义。赋中“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等名句,成为后世描写山水的经典范式。

2. 内容与结构特点

全赋以“游观—体道”为线索展开:

自然描摹:开篇极写天台山“峻极之状”“嘉祥之美”,运用“双柱对举”骈偶句式(如“碧涧澄映,青林挺秀”),凸显山水的形色光影。

玄理融贯:后半部分转入“释域中之常恋,畅超然之高情”,将山水与道家“坐忘”“逍遥”思想结合,体现“山水以形媚道”的晋人审美。

3. 思想内涵

道教色彩:天台山为道教名山(葛洪《抱朴子》列其为“仙山”),赋中“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暗合其洞天福地的宗教背景。

玄学思辨:通过“浑万象以冥观,兀同体于自然”等表述,展现“名教即自然”的东晋士人哲学观。

4. 文学影响

山水诗先驱:其“寓目辄书”的写景方式,直接启发谢灵运山水诗的“形似之言”。

骈赋典范:典故运用(如“王乔控鹤”)、声律考究(平仄相协),为唐代律赋奠定基础。宋代《文苑英华》收录时特别标注其“金石声”特质。

5. 后世接受与考证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丈”或受其影响。

清代何焯《义门读书记》指出赋中“荫落落之长松”等句法源自曹植《洛神赋》,体现文体承袭。

现代学者兴膳宏认为,该赋的“仙境—尘世”二元结构反映了东晋士族的精神困境。

6. 相关扩展知识

天台山实为浙东名山,孙绰创作前可能参考了东晋《名山记》等地志文献。

东晋同类题材尚有支遁《天台山铭》,但已佚失,敦煌残卷S.2072存疑似相关片段。

现存最早《天台山赋》刻本见于宋《艺文类聚》卷七,异文现象(如“冏秀”与“迥秀”)显示唐代传抄时的文本流变。

这篇赋作不仅是中国山水美学的早期实践,更通过文学化的“神圣空间”建构,完成了从地理书写到精神超越的转化。其骈散结合的语体、情景理的融合模式,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游记文学与宗教文学创作。

文章标签:

上一篇:张辽勇闯天涯立威名 | 下一篇:北朝将领尔朱荣的兴衰历程解析

桓温废立皇帝事件

晋朝桓温

桓温废立皇帝事件是东晋时期权臣桓温为巩固自身权势而进行的一系列政治操作,核心事件发生在371年至372年,涉及废黜晋废帝司马奕(海西公)和拥立晋简文

孙绰天台山赋铭

晋朝孙绰

《孙绰〈天台山赋〉铭》是东晋文学家孙绰所作的一篇骈赋,以描绘天台山自然景观与玄理感悟著称。该赋作为魏晋山水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兼具诗文之美与哲

五柳先生陶潜传

晋朝钟嵘

《五柳先生陶潜传》是对东晋著名隐逸诗人陶渊明(约365—427)生平与思想的经典记述,原载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陶渊明集》序中。陶渊明自称“五柳

司马冏擅权殒命

晋朝司马冏

司马冏擅权殒命是西晋八王之乱中极具代表性的事件,反映了西晋宗室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司马冏为晋武帝司马炎之侄,齐王司马攸之子,凭借诛杀篡位的赵王

孙绰天台山赋铭

晋朝孙绰

《孙绰〈天台山赋〉铭》是东晋文学家孙绰所作的一篇骈赋,以描绘天台山自然景观与玄理感悟著称。该赋作为魏晋山水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兼具诗文之美与哲

孙绰《天台山赋》名

晋朝孙绰

孙绰《天台山赋》是东晋文学家孙绰创作的一篇著名山水赋,以其对天台山自然景观与道家思想的融合著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下从创作背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