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宋朝 >> 详情

叶适功利之学倡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5-26 | 阅读:1209次
历史人物 ► 朱熹

叶适(1150—1223),字正则,号水心,南宋著名思想家、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他提倡的“功利之学”是中国思想史上极具现实关怀的学派,强调经世致用,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立为南宋三大思潮。以下从思想内涵、历史背景、实践主张及后世影响等方面展开:

叶适功利之学倡

1. 思想核心:义利统一与事功导向

叶适反对程朱理学将“天理”与“人欲”对立的观点,提出“义利相和”的功利思想。他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乃无用之虚语”(《习学记言》),主张道德必须通过实际功效体现。其思想深受先秦墨子管仲等务实传统影响,强调国家富强、民生改善是儒家“仁政”的根本目标。

2. 历史背景:南宋困境与学派源流

叶适生活于南宋积弱时期,面临金朝威胁与财政危机。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如薛季宣、陈傅良等早有“以利和义”的倾向,叶适进一步系统化,形成“事功之学”。他批判理学空谈性命,指出:“今世之士,慕高远而忽卑近,耻功利而趋道学,终无成功”(《水心别集》),呼吁改革弊政。

3. 政治经济主张

财政改革:主张减轻赋税,整顿货币,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手段,提倡渐进式改良。

军事防御:提出“以江北守江”战略,强调两淮地区屯田固防,并著有《安集两淮申省状》等奏议。

工商业发展:肯定商业价值,认为“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主张政府应保护商人利益,促进流通。

4. 与理学、心学的差异

叶适批评朱熹“格物致知”脱离实际,认为知识应从实践中来;反对陆九渊“心即理”的虚静倾向,强调“道在器中”,即真理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他的《习学记言》对《易经》《孟子》等经典的诠释多从历史经验出发,体现实证精神。

5. 后世影响与评价

明代黄宗羲在《宋元学案》中称永嘉之学“推拓出之,可谓至极”,清代颜元、李塨的“实学”亦受其启发。近代梁启超认为叶适思想具有“近代性”,尤其在经济主张上与启蒙思想相通。但因其学说冲击正统儒学,长期被边缘化,直至当代才被重新审视。

叶适的功利之学体现了南宋知识分子面对危机时的务实态度,其融合儒家与现实利益的尝试,为传统思想注入了活力,亦对后世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

文章标签:功利之学

上一篇:钱镠吴越国纳土归宋 | 下一篇:元朝军事制度演变

高琼御辽铁骑将

宋朝景德

高琼是北宋初年抵御辽国(契丹)南侵的重要军事将领,其事迹与北宋边防策略密切相关。以下根据史实展开分析: 一、高琼的军事背景与地位1. 出身与早期经

女词人李清照南渡

宋朝李清照

女词人李清照南渡是中国文学史和宋代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反映了两宋之交的社会动荡与文人命运的转折。以下从背景、经历、创作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

杨时程门立雪传

宋朝杨时

“杨时程门立雪”是中国古代尊师重道的著名典故,出自宋代朱熹《二程外书》和《宋史·杨时传》。这一故事生动体现了儒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也成为后世

宋江起义水浒传奇

宋朝宋江

宋江起义是北宋宣和年间(约1119-1125年)发生于山东地区的一起著名民间武装反抗事件,后经文学艺术加工,成为《水浒传》这部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历史蓝本

留从效保泉漳

五代十国朱熹

留从效(906-962年)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的重要将领,后成为割据泉漳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他通过军事和政治手段维持了闽南地区的相对稳定,其统治对当地经济

宋理学家朱熹传记

宋朝朱熹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谥文,世称朱文公,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他是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