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国 >> 详情

庞统献计取益州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6-22 | 阅读:7441次
历史人物 ► 庞统

庞统献计取益州是《三国志》中记载的重要战略决策,体现了庞统作为刘备核心谋士的军事才能。以下是基于《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及裴松之注的史实分析:

庞统献计取益州

1. 历史背景

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因惧怕汉中张鲁的威胁,听从张松建议邀请刘备入川协助防御。庞统敏锐指出这是夺取益州的天赐良机,提出“逆取顺守”的战略逻辑,认为“权变之时,非一道所能定”(《三国志·庞统传》),劝说刘备摒弃道德顾虑。

2. 核心战略

- 上中下三策:庞统提出三种方案:上策是趁刘璋出迎时突袭擒杀;中策是假意助璋抗鲁,逐步夺取白水关等要地;下策是退守荆州另寻时机。刘备选择中策,体现其平衡风险与道义的政治智慧。

- 战术执行:刘备驻守葭萌关后,庞统具体策划了诱斩杨怀、高沛,控制白,并联合黄忠、卓膺等将领南进涪城,为后续夺取成都奠定基础。

3. 与其他史料互证

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补充了庞统劝谏刘备的细节:“今益州富实,户口百万”,强调其经济价值。而《华阳国志》记载庞统在涪城之宴上暗示刘备动手,与正史记载的谨慎策略形成互补。

4. 后续影响

庞统在围攻雒城时中箭身亡(214年),导致刘备失去重要谋士。诸葛亮不得不从荆州驰援,间接促成关羽独自镇守荆州的局面。益州之战耗时三年,虽最终成功,但也消耗了刘备集团大量资源。

5. 与诸葛亮战略对比

庞统的“激进务实”与诸葛亮《隆中对》的“跨有荆益”长远规划形成互补。近代史学家田余庆指出,庞统之策解决了刘备集团从流寇式军阀向割据政权转型的关键问题。

这一事件反映了汉末群雄争夺中“地缘优先”的生存法则,庞统的谋略为蜀汉政权建立提供了决定性支撑,但其早亡也埋下了日后战略被动的隐患。

文章标签:

上一篇:李广难封终遗恨 | 下一篇:卞壶忠烈死社稷

孙权:江东霸主,东吴开国皇帝

三国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建立者,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作为孙坚次子、孙策之弟

群英会策划阴谋

三国孙权

群英会策划阴谋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情节,发生在赤壁之战前夕,历史上虽有相关事件但小说艺术加工较多。以下是基于史实与文学结合的分析:1. 历史背

群英荟萃智谋汉中地

三国曹魏

三国时期汉中地区的战略地位与群雄智谋博弈 汉中地处秦岭以南、巴山以北,是连接关中与巴蜀的咽喉要道,其地理优势成为魏蜀必争之地。曹操、刘备、诸葛

刘禅蜀汉悲情帝

三国刘禅

刘禅(207—271年),字公嗣,蜀汉后主,刘备之子,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其统治时期(223—263年)充满内外危机,最终导致蜀汉灭亡,其形

庞统连环计献曹营

三国庞统

关于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的史实,需要澄清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情节属于文学虚构,正史中并无明确记载。根据《三国志》等史料,可梳理以下史实与

庞统落凤坡遇难

三国庞统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著名谋士,与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建安十九年(214年),庞统在随刘备入蜀作战时,于雒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