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宋朝 >> 详情

范仲淹提出"八股文"

朝代:宋朝 | 时间:2024-06-27 | 阅读:8561次
历史人物 ► 范仲淹

您提到的是范仲淹提出的"八股文"制度,这个制度在明代被广泛采用,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题型之一。

范仲淹提出

八股文作为明代科举考试的题材,有以下特点:

1. 长度要求:八股文一般要求在1000字以上,有时甚至要求更长。这是为了考察应试者的文章组织能力和写作功力。

2. 格式要求严格:八股文有八个段落,每段都有固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不得随意变更。这种格式严格的要求,也是为了考察考生的训练程度。

3. 内容要求概括性强:八股文的题目通常比较空泛,要求考生发挥想象,从中提炼出一般性的道理或见解,而非具体的事件分析。

4. 注重修辞技巧:八股文要求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比喻等,以突出文章的格调和技巧。

总的来说,八股文作为明代科举制度下的考试体系,体现了当时文学与政治的密切关系,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缩影。

文章标签:八股文

上一篇:张抗对:后唐晚期著名将领 | 下一篇:探险家马可波罗游历

元祐更化旧制复

宋朝元祐

元祐更化是北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以司马光、吕公著等旧党为首的政治集团对神宗朝王安石新法的全面废止与旧制恢复的重要政治事件。其核心背景与内

苏辙稳健政论家

宋朝苏辙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颍滨遗老,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并称“三苏”,是北宋中期政坛和文坛的重要人物。苏辙的政论以稳健

宋神宗西征失败

宋朝宋神宗

宋神宗西征主要指的是熙宁年间对西夏的军事行动,尤其是1081年的“五路伐夏”战役。这次大规模征伐以宋军惨败告终,成为北宋经略西北的重要转折点。 一、

澶渊之盟宋辽和

宋朝资治通鉴

澶渊之盟(1005年)是北宋与辽国在长期战争后签订的里程碑式和约,标志着宋辽进入长达百年的和平时期。该盟约的签订深刻影响了东亚政治格局,其内容和背

范仲淹岳阳楼记怀

宋朝范仲淹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不朽名篇,作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全文以岳阳楼为依托,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名臣范仲淹生平

宋朝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其生平主要经历和贡献如下:1. 早年经历与寒门苦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