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明朝 >> 详情

解缙编纂永乐大典

朝代:明朝 | 时间:2025-06-26 | 阅读:8365次
历史人物 ► 解缙

解缙编纂《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项重大工程,也是世界文献编纂史上的奇迹。解缙作为明代著名学者,在永乐年间主持编纂了这部规模空前的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关于这一历史事件的详细分析:

解缙编纂永乐大典

1. 编纂背景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了彰显文治武功,稳固政权,决定编纂一部涵盖古今知识的大型类书。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命解缙牵头组织编纂,目标是汇总天下文献,使之成为“统一思想、传承文化”的工具。

2. 解缙的角色

解缙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才华横溢,曾参与《太祖实录》的修撰。他在编纂《永乐大典》时,汇聚了全国数千名学者,统筹协调,制定了严谨的体例,使全书内容庞大而不杂乱。

3. 编纂特点

- 规模宏大:《永乐大典》共辑录图书七八千种,成书22877卷,目录60卷,约3.7亿字,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远超之前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类书。

- 按韵编排:采用“以韵统字,以字系事”的编排方式,便于检索,体现了编纂者的智慧。

- 保存古籍:书中收录了大量宋元以前的文献,许多已经失传的典籍因《永乐大典》得以部分保存,如《旧五代史》《宋会要辑稿》等。

4. 历史意义

- 文化传承:《永乐大典》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对后世学术研究影响深远。

- 文献价值:清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时,曾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大量佚书,如《东观汉记》《水经注》等。

- 世界影响:与同时期西方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永乐大典》更早、更系统,展现了中华文明的领先地位。

5. 后世流传

现存《永乐大典》副本仅400余册,散落于世界各地,正本可能毁于明末战火或陪葬嘉靖帝。如今,中国国家图书馆等机构仍在努力搜集和修复现存残卷。

解缙编纂《永乐大典》不仅是一项文化壮举,更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智慧的结晶,展现了中华文明在文献整理方面的卓越成就。

文章标签:永乐大典

上一篇:元朝户税制度变革 | 下一篇:北洋水师建立

明末东林党领袖顾宪成的一生

明朝东林党

顾宪成(1550—1612),字叔时,号泾阳,江苏无锡人,明末东林党核心领袖,以书院讲学、清议朝政闻名,是晚明政治斗争与思想启蒙的关键人物。其一生可分为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明朝牛金星

明末农民起义(1627-1647年)是明朝末年席卷全国的大规模民众反抗运动,直接动摇了明朝统治根基。其爆发是多重社会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张献忠屠蜀事件

明朝张献忠

张献忠屠蜀事件是明末清初中国西南地区的一场重大历史悲剧,主要发生于1644年至1646年间。张献忠作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建立大西政权并定都成都,但其

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风云

明朝建文帝

建文帝朱允炆(1377—1402年?)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1398—1402年在位),其短暂统治被视为明代政治斗争与制度变革的关键转折点。作为明太祖朱

解缙编纂永乐大典

明朝解缙

解缙编纂《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项重大工程,也是世界文献编纂史上的奇迹。解缙作为明代著名学者,在永乐年间主持编纂了这部规模空前的百

解缙才高编大典

明朝解缙

解缙(1369—1415)是明朝初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以才高学博著称,尤以主持编纂《永乐大典》闻名于世。以下围绕其生平与成就展开具体论述: 一、早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