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清朝 >> 详情

郑板桥画竹称三绝

朝代:清朝 | 时间:2025-06-14 | 阅读:2745次
历史人物 ► 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以画竹著称于世。"三绝"指其诗、书、画三者皆臻妙境,尤以墨竹最为人称道。以下从多角度详析其艺术成就:

郑板桥画竹称三绝

一、墨竹艺术特色

1. 法古创新:承袭文同苏轼文人竹传统,融入徐渭大写意笔法,独创"板桥竹"样式。以书法入画,竹竿挺拔如篆籀,竹叶似介字、个字排列,疏密有致。

2. 笔墨技法: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阶段创作论,运用浓淡墨色表现阴阳向背,飞白笔法勾勒竹节力度。

3. 构图美学:常见"一两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的极简构图,留白处题诗钤印,形成书画印一体格局。

二、书法与题画诗成就

1. 独创"六分半书":融合隶、楷、行、草,字形夸张错落,人称"乱石铺街体"。现存《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等横幅可见其风骨。

2. 题画诗富含批判精神:如《潍县署中画竹》"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将文人画提升至社会关怀层面。

三、艺术理论贡献

1. 提出"三竹说"(眼前竹、胸中竹、手中竹)阐释艺术创作过程

2. 主张"不泥古法,不执己见",在《题画竹》中直言"凡吾画竹,无所师承"

3. 确立"文人画"品评标准,强调"神似高于形似"

四、历史评价与影响

清代蒋士铨评其"作字如写兰,写兰如作字";近代徐悲鸿称其墨竹"清峻通脱,为三百年来第一人"。作品真迹现存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机构,《竹石图》《丛竹图》等23件列入国家一级文物。

注:郑板桥画作常钤"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七品官耳"等,反映其科第经历与傲骨。其艺术实践推动了大写意花鸟画发展,对吴昌硕、齐白石等后世大家影响深远。

文章标签:画竹

上一篇:胡惟庸案始末揭秘 | 下一篇:夏后发礼贤下士

石达开大渡河殇

清朝石达开

石达开大渡河之殇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重大军事悲剧,也是清末农民战争史上极具代表性的失败案例。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经过及其影响

隆科多九门提督

清朝提督

隆科多是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的重臣,担任过步军统领(俗称“九门提督”),这一职位负责京师内城九座城门的防务和治安,是清朝京城卫戍体系的核心职务

张之洞湖北新政推动者

清朝张之洞

张之洞是清末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担任湖广总督期间(1889-1907年)于湖北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湖北新政”。这些举措涉及军事、经济

和珅兴衰记

清朝和珅

和珅兴衰记 和珅(1750—1799),钮祜禄氏,字致斋,满洲正红旗人,清朝乾隆年间著名的权臣、巨贪。其一生经历了从发迹到巅峰再到覆灭的戏剧性过程,堪称

郑板桥画竹名家

清朝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以画竹闻名于世,其作品融合文人画传统与个人创新,形成了独特的

郑板桥画竹称三绝

清朝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以画竹著称于世。"三绝"指其诗、书、画三者皆臻妙境,尤以墨竹最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