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春秋战国 >> 详情

范蠡功成身退泛舟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8-05 | 阅读:8875次
历史人物 ► 范蠡

范蠡(约公元前536—前448年),春秋末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商圣,辅佐越王勾践完成"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兴大业,最终灭吴称霸。其功成身退的抉择和商业智慧极具传奇色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范蠡功成身退泛舟

一、政治功绩与急流勇退

1. 灭吴战略核心:提出"十年生聚"政策,推动越国经济军事复兴;献"美人计"助勾践瓦解吴王夫差意志,最终主导笠泽之战灭吴(公元前473年)。

2. 三徙之名: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范蠡曾言:"狡兔死,走狗烹"。灭吴后拒绝上将军之位,携西施(出处存疑)泛舟五湖(太湖水域),首次退隐至齐国

二、商业成就与道家思想

1. 三次创业:在齐国化名"鸱夷子皮"经营盐业,积累千金;迁陶地(今山东定陶)称"朱公",运用"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理论,十九年间三致千金。

2. 经济思想:创立"积著之理",强调把握经济周期("旱则资舟,水则资车"),是中国最早提出商业循环理论者。《汉书·艺文志》载其著作《范蠡》二篇(已佚)。

三、历史定位与争议

1. 退隐地点考辨:除太湖说外,《吴越春秋》记载其"浮海出齐",当代学者考证可能经邗沟北上。

2. 西施结局争议:《越绝书》称"西施亡",唐《吴地记》始载其随范蠡而去,但先秦文献无此记载。

3. 思想影响:其行为体现道家"功遂身退"理念,柳宗元在《吏商》中称其"既任智而成富,亦任道而处己"。

范蠡形象在唐宋后不断被神化,元代被追封为"忠懿王",明清商人多奉为财神。其人生轨迹折射出春秋士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处世哲学,兼具儒家事功与道家超脱的双重特质。

文章标签:

上一篇:周共王传世铜器 | 下一篇:秦朝末代子婴降汉

战国七雄争霸战纪实

春秋战国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争霸战是春秋战国时期最激烈的诸侯兼并战争阶段(前476—前221年),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通过军事扩张、外交博弈与制度改革展开角逐

范蠡功成身退泛舟

春秋战国范蠡

范蠡(约公元前536—前448年),春秋末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商圣,辅佐越王勾践完成"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兴大业,最终灭吴称霸。其功成身退的抉择和

鬼谷子:纵横家宗师,智谋高人

春秋战国鬼谷子

鬼谷子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被尊为纵横家的鼻祖。他的真实姓名和生平已难考证,据传姓王名诩,因隐居鬼谷(今河南淇县或陕西石泉一带

孔子春秋游:儒家思想创使人孔子的生平

春秋战国孔子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为“至圣先师”。其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史记·孔子世家

范蠡功成身退泛舟

春秋战国范蠡

范蠡(约公元前536—前448年),春秋末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商圣,辅佐越王勾践完成"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兴大业,最终灭吴称霸。其功成身退的抉择和

范蠡计然致富经

春秋战国范蠡

范蠡与计然(又称计倪)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其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史记·货殖列传》和《越绝书》中。范蠡将计然的治国理政思想转化为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