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西周 >> 详情

周共王传世铜器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8-05 | 阅读:3670次
历史人物 ► 井田制

周共王是西周中期的一位君主,其统治时期(公元前922—前900年)留下的青铜器数量虽不及穆王、厉王等时期丰富,但仍有一些重要器物为研究西周礼制与社会提供了实物证据。以下是已知的周共王时期代表性铜器及相关史实分析:

周共王传世铜器

1. 共王时期的铜器特点

该阶段青铜器延续了西周中期形制规范化的趋势,纹饰逐渐由繁复趋向简朴,饕餮纹减少,波曲纹、重环纹增多。铭文书写风格趋于工整,内容多涉及册命、赏赐等王室活动,体现礼制进一步系统化。

2. 传世与考古发现的重要铜器

- 十五年趞曹鼎:现存上海博物馆,铭文记载共王十五年对贵族趞曹的册命仪式,明确提及共王谥号,是判定其王世的关键标准器。

- 师遽簋:器盖对铭,记载师遽受王命参与"大射礼",印证《周礼》中射礼制度的实际运作。

- 乖伯簋:1975年陕西扶风庄白窖藏出土,铭文涉及西周贵族世系与土地转让,反映"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产权观念。

3. 铭文反映的共王时期政局

共王铜器铭文显示王室权威仍较稳固,但开始出现土地纠纷案例(如卫盉记载裘卫与邦君厉的田地诉讼),暗示井田制开始松动。部分器物流向非姬姓贵族(如乖伯为赢姓),体现异姓诸侯与周室的密切关系。

4. 断代与学术争议

郭沫若曾将部分原定为共王的铜器划归孝王时期(如大克鼎),目前学界多采用夏商周断代工程成果,结合天象记录(如"天再旦")重新确认共王在位年代。2003年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的逑盘,其世系记载也为共王世系提供旁证。

5. 共王铜器与礼乐制度

该时期列鼎制度严格化,常见五件成套的饪食器组合;钟镈类乐器铭文增多,如痟钟记载音律名称,反映十二律体系已成熟。《礼记·明堂位》所述"共王之礼"虽为后世追述,但与铜器反映的礼制演变趋势相符。

周共王时期的青铜器作为"重器"与"信史"的双重载体,不仅补充了文献缺载的西周中期史实,更通过物质文化展现了王室权力运作、阶层流动与社会经济变迁的细节。

文章标签:

上一篇:巫贤监巫咸治世 | 下一篇:范蠡功成身退泛舟

周共王传世铜器

西周井田制

周共王是西周中期的一位君主,其统治时期(公元前922—前900年)留下的青铜器数量虽不及穆王、厉王等时期丰富,但仍有一些重要器物为研究西周礼制与社会

虞公封唐承夏祀

西周

“虞公封唐承夏祀”这一表述涉及上古时期的传说与早期国家形成阶段的封邦建国制度,需结合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进行剖析: 一、文献记载溯源1. 《史记·五

姜太公渭水垂钓

西周周文王

姜太公渭水垂钓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出自《史记·齐太公世家》。姜太公即姜尚,又名吕尚,是周文王、周武王时期的重要谋士,后来成为齐国的开国君主

封韩侯镇北方边

西周李广

封韩侯镇北方边这一历史事件,需结合秦汉之际的边疆治理与军事策略来分析。韩信作为汉初名将,其封地与北方边防的关系体现了汉王朝对边疆的战略布局。

周共王传世铜器

西周井田制

周共王是西周中期的一位君主,其统治时期(公元前922—前900年)留下的青铜器数量虽不及穆王、厉王等时期丰富,但仍有一些重要器物为研究西周礼制与社会

井田制度推行记

西周井田制

井田制度是中国古代西周时期推行的一种土地分配与管理制度,其核心是将土地划分为规整的“井”字形方块,以实现土地国有化与分封贵族统治的结合。这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