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晋朝 >> 详情

杜预注解《左传》

朝代:晋朝 | 时间:2025-07-05 | 阅读:8153次
历史人物 ► 杜预

杜预对《左传》的注解是先秦经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其《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不仅是现存最早的完整《左传》注解,更开创了经传合编的注释体例。作为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杜预以"《左传》癖"自居,其注解兼具史学考据与政治实用性,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杜预注解《左传》

一、注解背景与学术渊源

杜预生于魏晋经学变革期,当时古文学派逐渐占据主流。他继承东汉贾逵、服虔等学者的研究成果,但又有重要突破:首次将《春秋》经文与《左传》传文按年份拆解后重新合编,形成"经传相证"的注释体系。这种结构创新使读者能直观对比鲁史原文与解经文字,极大提升了文本的可读性。

二、注释方法的三大特征

1. 名物训诂:注重考辨典章制度,如详细注解"蒐狩之礼"中春猎为蒐、冬猎为狩的区别,引《周礼》《尔雅》为证。对春秋时期特有的"三军六卿"制度,结合晋国军制演变进行阐释。

2. 历法推演:创造"长历"系统纠正《左传》干支纪日误差,如考证庄公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与当时历法的矛盾,体现其天文历算造诣。

3. 书法义例:总结《春秋》笔法凡例50条,提出"为例之情有五"理论,将"微言大义"系统化为具可操作性的解释框架。

三、史学贡献的延伸影响

杜注保存了大量汉魏旧注佚文,如引用郑众《左氏条例》解释"滕侯卒"不名的礼仪制度。其对战争记载的注释常结合亲身军事经验,如解释城濮之战地形时融入战术分析。宋代以后,该注成为科举标准本,司马光资治通鉴》对春秋史事的取舍多采杜说。

四、争议与批评

清代朴学家指责杜预"曲从《左传》",如惠栋在《左传补注》中指出其回避"弑君"记载中的矛盾。现代学者发现其对部分地名的考订存在误差,如将"厥貉"误置于河南而非湖北。但这些并不能动摇其作为经典注本的地位。

杜预注解的价值不仅在于文本阐释,更在于构建了理解春秋时代政治的认知框架。其将训诂考据与义理阐发相结合的思路,直接影响了孔颖达《五经正义》的编撰,成为中国传统经学解释学的范式之一。

文章标签:

上一篇:蒯越助刘表定荆州策 | 下一篇:刘裕建宋称帝

潘岳悼亡诗寄情

晋朝潘岳

潘岳的《悼亡诗》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悼亡作品,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以“悼亡”为题哀悼亡妻的先河,对后世悼亡文学影响深远。其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历史

桓温北伐志未酬

晋朝桓温

桓温北伐志未酬是中国东晋时期重要的军事政治事件,反映了当时南北对峙格局下的复杂矛盾。以下从背景、过程、失败原因及历史影响几个方面展开分析:背

杜预注解《左传》

晋朝杜预

杜预对《左传》的注解是先秦经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其《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不仅是现存最早的完整《左传》注解,更开创了经传合编的注释体例。作为西晋

桓温北伐关中

晋朝桓温

桓温北伐关中是东晋时期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发生于354年至369年间,体现了东晋门阀士族试图收复中原、恢复晋室权威的努力。以下是关于此事的详细分析:

杜预注解《左传》

晋朝杜预

杜预对《左传》的注解是先秦经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其《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不仅是现存最早的完整《左传》注解,更开创了经传合编的注释体例。作为西晋

军事家杜预注左传

晋朝杜预

军事家杜预注《左传》:历史、贡献与影响 杜预(222—285),字元凯,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经学家,以注《左传》闻名于世。他是西晋灭吴战争的核心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