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秦朝 >> 详情

春申君黄歇谋楚(注:战国四公子)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6-12 | 阅读:3582次
历史人物 ► 战国

春申君黄歇谋楚,是战国时期楚国政治斗争的重要事件。黄歇(前314—前238年)为战国四公子之一,字歇,楚国江夏人。他以杰出的外交才能和政治手腕闻名,尤其以辅助楚考烈王即位、长期担任令尹(楚国最高行政长官)而权倾朝野。关于其"谋楚"的史实与争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春申君黄歇谋楚(注:战国四公子)

一、拥立楚考烈王的政治投机

前263年,楚顷襄王病重,太子熊完(即后来的考烈王)正在秦国做人质。黄歇冒险设计让太子乔装逃离秦国,自己留守周旋,险些被秦王处死。这一举动使其成为新君心腹,奠定其政治地位。考烈王即位后,黄歇被任命为令尹,封春申君,领淮北十二县,展现其政治投机的高超能力。

二、专权擅政的实际统治

1. 长期把控朝政:黄歇任令尹长达25年(前262—前238年),期间楚国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史记》记载其"相楚八年,为楚北伐灭鲁",实际上形成"政由春申"的局面。

2. 养士之风:效仿其他公子蓄养门客三千,其中著名学者荀卿曾任兰陵令,但门客多为"珠履客"(奢侈享乐之辈),与孟尝君门客的实用性形成对比。

3. 军事扩张:联合赵国救援邯郸之围(前257年),北伐灭鲁(前249年),将楚国势力扩张至泗水流域,但未能扭转楚国整体衰落趋势。

三、移封吴地的战略布局

前248年,黄歇以淮北地近齐境为由,请改封江东。他在故吴墟(今苏州)重建都城,"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此举实为经营长江下游根据地,其修建的封邑城池(今苏州古城前身)成为后来江东开发的先驱。

四、李园之祸与政治败亡

1. 献妾阴谋:为固权将已有身孕的妾室李环献给无子的考烈王,诞下熊悍(即楚幽王)。此事《战国策》记载详尽,但现代学者钱穆等认为可能是后世演绎。

2. 政变始末:前238年考烈王卒,李园伏甲士于棘门刺杀黄歇,尽灭其族。司马迁评价:"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指其门客朱英的预警未被采纳。

五、历史评价与争议

1. 司马迁的批判:在《史记》中将黄歇与吕不韦并论,认为二者皆以"奇货可居"的手段介入继承人之争,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2. 地域开发贡献:其经营江东为后来项氏崛起奠定基础,东汉袁康《越绝书》专门记载其在吴地的建设活动。

3. 出土文献佐证:安徽寿县出土的《鄂君启节》铭文显示,黄歇时期楚国仍维持着庞大的商贸网络,反映其经济治理能力。

黄歇的政治生涯集中体现了战国后期贵族专权的特点,其个人结局也预示着楚国旧贵族政治的终结。值得注意的是,《战国策》中约1/4篇幅涉及黄歇,但部分内容如"说秦昭王保存楚国"的说辞可能存在纵横家增饰,需与《史记》等文献对照考证。

文章标签:

上一篇:豫让为智伯报仇 | 下一篇:盐铁官营政策推行

秦始皇帝号确立

秦朝秦始皇

秦始皇帝号的正式确立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的重大事件,标志着君主称号从“王”到“皇帝”的质变。以下是关于这一事件的详细考述:1. 历史背景 公元

秦末农民战争爆发

秦朝陈胜

秦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标志着秦朝暴政统治的崩溃。其爆发根源可追溯至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严刑峻法与高压统治 秦朝推行法

秦军南征岭南

秦朝

秦军南征岭南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重要的军事扩张行动,发生在公元前221年至前214年间,旨在将岭南地区纳入秦朝版图。这一战役不仅巩固了南方疆域,还促进

秦律严苛治天下

秦朝秦律

秦律以“严苛”著称,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实现全国统一法制体系的典范。其核心特点是“轻罪重刑”“连坐制度”与“标准化管理”,深刻体现了法家思想中“

楚国崛起与争霸之路:从边缘到中心的转变

春秋战国战国

楚国的崛起与争霸之路是一部从蛮夷边缘到中原核心的史诗性转变过程,其发展脉络贯穿西周至战国时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阶段:1. 西周时期的边缘化

宣王伐鲁立孝公

西周战国

宣王伐鲁立孝公是战国时期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政治军事事件,展现了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权力博弈与干涉内政的典型策略。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