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朱云折槛谏君王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7-17 | 阅读:4762次
历史人物 ► 王凤

“朱云折槛谏君王”典出《汉书·朱云传》,是汉代著名的直谏故事,体现了忠臣不畏强权、敢于谏诤的精神。以下依据史料展开详述:

朱云折槛谏君王

一、事件背景

汉成帝建始四年(前29年),外戚王凤专权,朝政腐败。朱云时任槐里令,虽官职低微,仍上书求见皇帝,提出要借尚方斩马剑诛杀佞臣安昌侯张禹(成帝师,实为王凤党羽)。此举震惊朝堂,成帝怒斥其"小臣谤讪师傅",命侍卫拖出斩首。

二、折槛细节

朱云被拖行时紧抱殿前栏槛不放,槛木竟被拉断。他高呼:"臣愿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引用商纣王时忠臣典故)。左将军辛庆忌见状,摘冠叩头至流血苦谏,成帝终赦免朱云。断槛被保留为"旌直臣"之证,至东汉仍存。

三、深层历史意义

1. 谏诤制度体现:汉代设谏大夫、博士等议政官,但实际效果受皇权限制。朱云以六百石小官挑战帝师,凸显制度与现实的矛盾。

2. 外戚政治缩影:张禹"持禄保位",实为王氏外戚集团代表。朱云所谏非止一人,直指成帝"陛下蔽于群小"的统治危机。

3. 符号化演进:后世将"折槛"升华为忠谏符号。唐太宗阎立本绘《折槛图》警示纳谏,北宋李纲用此典自比,明清戏剧更强化其戏剧性。

四、考辨与延伸

《汉书》班固赞朱云"抗直"却未入《酷吏传》,可能因其动机纯然;而《资治通鉴》删改细节,反映司马光对"过激谏诤"的保留态度。值得注意的是,汉代殿槛多为木质榫卯结构,考古发现未央宫前殿础石间距约5米,可推知折断所需力度,侧面印证事件的突发性。

此案与同时期陈汤矫诏诛郅支、刘辅谏阻立赵飞燕等事件共同构成成帝朝"直臣文化"的复杂图景,其精神内核被范仲淹提炼为"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文章标签:

上一篇:张耳陈馀反秦 | 下一篇:钟会姜维谋反败亡

何进谋诛宦官败亡

汉朝何进

何进谋诛宦官败亡是东汉末年政治斗争中的关键事件,直接导致了董卓进京与东汉王朝的崩溃。以下从背景、过程、失败原因及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历史

朱云折槛谏君王

汉朝王凤

“朱云折槛谏君王”典出《汉书·朱云传》,是汉代著名的直谏故事,体现了忠臣不畏强权、敢于谏诤的精神。以下依据史料展开详述: 一、事件背景汉成帝建

东方朔智谏武帝

汉朝东方朔

东方朔智谏武帝的事迹主要载于《汉书·东方朔传》,通过诙谐机智的方式达到劝谏目的,体现了汉代谏官的独特智慧。其谏言策略与历史背景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邓禹助刘秀复汉

汉朝邓禹

邓禹是东汉开国功臣之一,为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重建汉室(史称"东汉")发挥了关键作用。以下是邓禹辅佐刘秀的主要史实及其贡献:1. 早期追随与战略预见

朱云折槛谏君王

汉朝王凤

“朱云折槛谏君王”典出《汉书·朱云传》,是汉代著名的直谏故事,体现了忠臣不畏强权、敢于谏诤的精神。以下依据史料展开详述: 一、事件背景汉成帝建

赤眉绿林起义爆发

汉朝王凤

赤眉绿林起义是西汉末年爆发的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之一,标志着王莽新朝统治危机的总爆发。其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可概括如下: 一、起义背景1. 政治腐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