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晋朝 >> 详情

张翰莼鲈思归隐

朝代:晋朝 | 时间:2025-06-01 | 阅读:8339次
历史人物 ► 司马冏

“张翰莼鲈思归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典出《晋书·张翰传》,体现了魏晋名士的洒脱与故乡情怀。这一典故的核心是西晋文学家张翰因思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而毅然辞官归隐的故事,反映了魏晋时期士人追求精神自由、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

张翰莼鲈思归隐

1. 典故出处与背景

张翰,字季鹰,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性格旷达。据《晋书》记载,他在洛阳为官时,见秋风起,思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感叹道:“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弃官南归。这一行为成为后世文人标榜“率性自然”的典范。

2. 莼鲈之思的文化内涵

莼菜与鲈鱼是江南特产,象征故乡风物。张翰的“莼鲈之思”并非单纯口腹之欲,而是寄托了对故土、自由生活的向往。魏晋时期政治动荡(如八王之乱),士人常以隐逸避祸,张翰的选择也隐含对乱世的疏离。

3. 历史评价与影响

文人推崇:唐代李白《行路难》赞“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宋代辛弃疾《水龙吟》亦有“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之句,均以张翰为淡泊名利的象征。

隐逸文化:这一典故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并提,成为后世士人隐逸精神的重要符号。

4. 延伸知识:莼鲈的江南意象

莼菜为江南水生植物,嫩叶滑嫩,常作羹汤;鲈鱼以松江四腮鲈最负盛名。二者在唐宋诗词中频繁出现,如白居易“犹有鲈鱼莼菜兴”,陆游“今年菰菜尝新晚,正与鲈鱼一并来”,均强化了江南风物的文化意蕴。

5. 张翰的其他事迹

张翰除莼鲈之思外,还以文才著称,作品收录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其《思吴江歌》(“秋风起兮木叶飞”)直接抒写乡愁,被誉为早期田园诗代表作之一。

6. 历史真实性辨析

部分学者认为,张翰归隐或许另有政治考量。西晋末年齐王司马冏执政时,张翰任其幕僚,而司马冏后来兵败。张翰的辞官可能包含对时局的预判,所谓“莼鲈之思”只是托辞。

这一典故至今仍被引用,尤其在表达思乡或淡泊名利时。苏州等地甚至有“莼鲈之思”为主题的文旅项目,将历史意象融入地方文化传承。

文章标签:

上一篇:魏延铁血护蜀路 | 下一篇:北魏冯太后临朝称制

裴秀制图六体

晋朝贾耽

裴秀制图六体是中国西晋时期地图学家裴秀在《禹贡地域图》序言中提出的制图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国传统地图学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对后世地图绘制产生了

王濬楼船破吴

晋朝王濬

《王濬楼船破吴》是西晋灭吴之战中的关键战役,展现了古代中国水军战术与工程技术的高度成就。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一、战役背景1. 三国末期格局:

贾南风擅权乱政

晋朝贾南风

贾南风擅权乱政是西晋时期导致"八王之乱"爆发的重要政治事件,其影响直接动摇了西晋王朝的统治根基。作为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

王导安定江左

晋朝王导

王导(276年-339年)是东晋初期的重要政治家,字茂弘,琅琊临沂人(今山东临沂)。他在西晋灭亡后帮助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并在建康(今南京)定都,史

张翰莼鲈思故乡

晋朝司马冏

"张翰莼鲈思故乡"典出《晋书·张翰传》,反映西晋名士张翰因思念家乡吴中莼羹、鲈鱼脍而辞官归隐的故事。这一典故成为中国古代士人思乡与文化认同的典型

张翰莼鲈思归隐

晋朝司马冏

“张翰莼鲈思归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典出《晋书·张翰传》,体现了魏晋名士的洒脱与故乡情怀。这一典故的核心是西晋文学家张翰因思念家乡的莼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