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陈汤矫诏灭郅支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6-18 | 阅读:8747次
历史人物 ► 呼韩邪单于

陈汤矫诏灭郅支是西汉时期一次著名的军事行动,展现了汉朝对外政策的强硬与灵活。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陈汤矫诏灭郅支

背景与起因

1. 郅支单于的扩张:郅支单于是匈奴五单于之一,趁汉朝与呼韩邪单于和亲之际,吞并呼偈、坚昆等部,西迁至康居(今哈萨克斯坦一带),胁迫西域城邦臣服,并杀害汉使谷吉,威胁汉朝西部边疆。

2. 西域战略需求:汉宣帝晚期至元帝初期,为维护丝绸之路通畅,需清除匈奴势力。陈汤认为“夷狄畏服大种”,主张以武力震慑。

陈汤的决策与行动

1. 矫诏细节:公元前36年,陈汤任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与都护甘延寿商议出兵。甘延寿犹豫需请示朝廷,陈汤以“战机不可失”为由,假传圣旨调集屯田汉军及西域诸国联军(乌孙、大宛等)四万余人。

2. 军事部署:分兵两路,南路越葱岭,北路穿赤谷城,合围郅支城(今塔拉斯河附近)。陈汤利用郅支城土木结构弱点,火攻破城,斩杀郅支单于,传首长安

政治与历史影响

1. 朝堂争议丞相匡衡等以“违制兴兵”弹劾陈汤,但元帝权衡利弊后封其为关内侯,认可其功绩。此事件反映汉廷对边将“权变”的容忍限度。

2. 战略意义:此战终结了匈奴在西域的霸权,为呼韩邪单于归附铺路,奠定“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威名。东汉班固评其“扬威昆山之西”。

3. 后世评价争议司马光资治通鉴》批评陈汤“专擅”,但王夫之《读通鉴论》认为其“功在百年”,开创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先例。

延伸知识

技术细节:汉军使用“夹门鱼鳞阵”对抗匈奴骑兵,并首次在西域大规模运用机与攻城器械。

外交联动:陈汤利用康居内部矛盾,策反康居贵族内应,体现“以夷制夷”策略。

文献记载:除《汉书》外,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汉简提及“郅支首级悬槀街”,印证史实。

陈汤此举虽背负“矫诏”之名,但客观上巩固了汉朝对西域的控制,成为古代中国远征作战的经典案例。

文章标签:

上一篇:淳于越谏分封 | 下一篇:貂蝉:乱世中的绝世佳人

隗嚣割据陇右

汉朝耿弇

隗嚣割据陇右是新莽末年至东汉初年重要的地方割据事件,反映出两汉之交西北地区的政治军事格局。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一、背景与崛起1. 新莽乱局

匡衡凿壁偷光

汉朝匡衡

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出自《西京杂记》,是中国古代勤学典故的经典代表。这一事件发生在西汉时期,具体背景和细节可考据如下:一、历史背景与人物 匡衡(

王吉忠谏被罢官

汉朝贡禹

王吉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谏臣,字子阳,琅琊皋虞(今山东即墨)人,以直言敢谏著称。他在汉宣帝时期担任谏大夫,因多次上疏批评时政而触怒权贵,最终被罢

第五伦清廉守节

汉朝官廉

第五伦是东汉初年著名的清官廉吏,其事迹主要见于《后汉书·第五伦传》。他以刚正不阿、廉洁自律著称,在中国古代廉政史上具有典范意义,以下从多个维度

甘延寿远征康居

汉朝呼韩邪单于

甘延寿远征康居是西汉时期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发生于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由西域都护甘延寿与副校尉陈汤联合发动。此次远征以诛灭北匈奴郅支

汉宣帝安定边疆策

汉朝呼韩邪单于

汉宣帝(刘询)在位期间(前74年—前49年)推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边疆政策,史称“孝宣中兴”,其边疆战略兼具武力威慑与怀柔羁縻,形成了汉代边疆治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