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第五伦清廉守节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8-02 | 阅读:5166次
历史人物 ► 官廉

第五伦是东汉初年著名的清官廉吏,其事迹主要见于《后汉书·第五伦传》。他以刚正不阿、廉洁自律著称,在中国古代廉政史上具有典范意义,以下从多个维度呈现其清廉守节的具体表现及相关背景:

第五伦清廉守节

一、出身背景与仕途起点

第五伦出身扶风名门,但家族在东汉初年已非显贵。建武年间因举孝廉入仕,初任淮阳国医工长时便展现廉洁特质。当时诸侯王府属官多有贪墨,他却"躬履清勤",拒绝与地方豪强勾结,这一阶段的行为奠定了其仕宦风格。

二、会稽太守任上的廉政实践

任会稽太守期间(约公元40年代),他实施了三项重要举措:

1. 破除迷信贪腐:当地盛行杀牛祭神风俗,巫祝趁机敛财。第五伦严厉禁止,惩处借祭祀渔利者,每年为百姓节省财帛数以万计。

2. 整顿吏治:发现下属官员贪赃,立即奏免;对自身亲属严格要求,禁止其参与官府事务,杜绝"裙带腐败"。

3. 生活简朴:亲自铡草喂马,妻儿自炊自食,不享受太守应有的仆役待遇,俸禄多用于周济贫民。

三、财务公开的创举

调任蜀郡太守时(约公元50年代),他推行"明示账目"制度:将官府收支明细刻石公示于衙署外墙。这种政务公开的做法比西方同类实践早约1500年,成为中国古代廉政制度的重要创新。

四、中枢任职的廉洁坚守

汉章帝时期升任司空,位列三公,却仍保持布衣蔬食的生活。有司按规定要为其配属官邸与仆役,他坚持只接受符合规定的俸禄,余者皆退还国库。其清廉甚至引发同僚质疑,他回应:"吾以忠清自励,虽俭于礼,心安理得。"

五、历史影响与评价

1. 时人赞誉:与同时期的孔奋、尹翁归并称"凉州三明",王充在《论衡》中赞其"清如冰玉"。

2. 后世影响:唐代《贞观政要》将其列为典范,宋代包拯书斋悬挂其画像自勉。

3. 家族传承:其子第五颉、曾孙第五种皆以廉能著称,形成独特的"第五氏门风"。

制度史视角的补充

第五伦的做法实际暗合汉代"刺史六条问事"中的廉政要求,但他超越制度底线,将道德自律推向极致。值得注意的是,东汉初年"光武中兴"的清明政治环境为其提供了实践空间,而他的作为又反过来强化了这一时期"吏治澄清"的政治风尚。其拒收赠礼时提出的"夺农人衣以益之,岂天意哉"的论述,体现了早期儒家"节用爱民"思想在具体施政中的运用。

文章标签:

上一篇:李斯腰斩咸阳 | 下一篇:曹仁守樊城拒关

王吉忠谏被罢官

汉朝贡禹

王吉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谏臣,字子阳,琅琊皋虞(今山东即墨)人,以直言敢谏著称。他在汉宣帝时期担任谏大夫,因多次上疏批评时政而触怒权贵,最终被罢

第五伦清廉守节

汉朝官廉

第五伦是东汉初年著名的清官廉吏,其事迹主要见于《后汉书·第五伦传》。他以刚正不阿、廉洁自律著称,在中国古代廉政史上具有典范意义,以下从多个维度

苏武牧羊十九年

汉朝苏武

苏武牧羊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气节典范,出自《汉书·李广苏建传》。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解析: 一、历史背景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时期,汉朝与匈

陈平六出奇计

汉朝陈平

陈平六出奇计是西汉开国功臣陈平为刘邦出谋划策的著名典故,出自《史记·陈丞相世家》。这六次奇计展现了陈平卓越的谋略才能和对人性、时局的深刻洞察,

第五伦清廉守节

汉朝官廉

第五伦是东汉初年著名的清官廉吏,其事迹主要见于《后汉书·第五伦传》。他以刚正不阿、廉洁自律著称,在中国古代廉政史上具有典范意义,以下从多个维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