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晋朝 >> 详情

武将周处除三害

朝代:晋朝 | 时间:2025-06-27 | 阅读:1746次
历史人物 ► 周处

周处除三害是晋代著名的历史典故,记载于《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展现了个人改过自新、为民除害的历程。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梳理:

武将周处除三害

一、周处的背景与早年行为

周处(236—297年),字子隐,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人,东吴鄱阳太守周鲂之子。年轻时勇力过人,但纵情肆欲,横行乡里。时人将他与南山猛虎、长桥恶蛟并称为"三害",而周处为害尤甚。

二、除三害的具体过程

1. 自我觉醒

周处听闻乡人怨声载道后,主动询问长辈,得知自己被列为"三害"之首,遂决心改过。这段记载见于《世说新语·自新》,体现了其顿悟过程。

2. 斩杀猛虎

他先入南山射杀猛虎,展现高超武艺。此事虽无详细战斗记载,但后世文艺创作(如明代《醒世恒言》)多有演绎。

3. 搏杀恶蛟

周处与长桥下恶蛟缠斗三日三夜,最终斩杀。值得注意的是,《晋书》描述蛟"或浮或沉",可能指鳄鱼类生物,而民间传说则神化为龙属。

4. 自身蜕变

周处原以为除二害可得乡人感激,却发现众人因其未死而继续担忧,由此彻底醒悟,决心改过求学。

三、人物转变的历史评价

1. 陆云的引导

周处拜访名士陆云(陆机之弟),坦言"欲自修而年已蹉跎",陆云以"朝闻道,夕死可矣"激励,这一对话成为儒家教化典范。

2. 仕宦生涯

改过后出仕东吴,晋灭吴后历任新平太守、广汉太守等职,以刚直著称。晚年任建威将军,在镇压氐族齐万年起义时战死,追赠平西将军。

3. 历史地位

唐代编修《晋书》将其列入"忠义传",与关羽岳飞类似,完成从"问题青年"到忠臣的转变,成为道德教化的标志性人物。

四、史实与传说的辨析

1. 地理考证

阳羡南山即今宜兴城南铜官山,"长桥"可能指荆溪上的桥梁,当地至今有"蛟桥"遗址。

2. 时间矛盾

按《晋书》记载,周处战死于元康七年(297年),享年62岁,推算其年轻时除三害应在250年代,此时东吴尚未灭亡。

五、文化影响

此故事被改编为戏剧、小说(如明代《型世言》),现代更成为心理学"自我矫正"的典型案例。"周处除三害"常与"浪子回头"并用,成为汉语常用典故。

需要说明的是,《晋书》编纂时距事件已三百余年,部分细节可能经过文学加工。但周处的转变确有政治实绩佐证,其子周玘、周札均为东晋名臣,家族延续了尚武忠义之风。这一故事融合了历史事实与道德寓言,其核心价值在于彰显人性自我完善的可能性。

文章标签:

上一篇:关羽大意失荆州 | 下一篇:南齐萧鸾弑君篡位

魏晋风流:晋朝士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传承

晋朝支遁

魏晋风流是魏晋时期士人群体独树一帜的文化现象,其核心在于“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价值取向,深刻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与审美追求。这一时期的

顾恺之:晋朝绘画艺术的巨匠

晋朝顾恺之

顾恺之(约348年—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东晋时期著名画家、绘画理论家,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三绝"(才绝、画绝、痴绝)的代表人物,是魏晋风骨在艺

慕容氏建前燕国

晋朝燕国

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国是中国十六国时期由鲜卑慕容部所建的政权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西晋末年的动荡时期。以下是其建国的关键史实及相关背景:1. 慕容部的

王敦:晋朝的名将和权臣

晋朝王敦

王敦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和政治权臣,其一生充满争议,既有显赫战功,也有僭越专权之举。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分析: 一、早年背景与崛起1. 门第出身

周处除三害改过

晋朝周处

“周处除三害”是记载于《晋书·周处传》中的历史典故,反映了古人改过自新的道德教化意义。以下是结合史实的详细分析: 一、故事背景与核心事件周处(

周处除三害留名

晋朝周处

“周处除三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励志典故,出自《晋书·周处传》,后经《世说新语》进一步传颂。故事发生在西晋时期的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主角周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