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韦宛城死战护曹操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7-04 | 阅读:5269次历史人物 ► 曹操
典韦在宛城死战护曹操的事迹发生在东汉建安二年(197年),是《三国志》中记载的著名忠勇事件。以下是基于《三国志·魏书·典韦传》和其他相关史料的详细考述:
1. 背景与起因
曹操南征张绣,张绣在谋士贾诩建议下投降。后因曹操纳张绣族叔张济的遗孀邹氏为妾,并意图收买张绣部将胡车儿,引发张绣不满,遂密谋反叛。贾诩设计邀请曹操赴宴,计划在席间发难,但曹操因典韦护卫严密而未得手。
2. 典韦的防御装备与战术
典韦当时任曹操亲卫军统帅,以力大勇猛著称。史载其使用一对重八十斤的大戟(汉代一斤约合现代250克,实际重量约20公斤),并配备十余名精锐亲兵,皆持长矛重铠。张绣军夜袭时,典韦率亲兵死守营门,用长戟横扫,击杀数十人。后因敌军人多势众,亲兵全部战死,典韦以短兵接战,最终因伤势过重倒地身亡。
3. 曹操的逃脱与损失
典韦的顽强抵抗为曹操争取了逃生时间。《魏书》记载曹操骑绝影马突围,其长子曹昂将马让给父亲,自己与侄子曹安民一同战死。此战对曹操打击极大,他后来在《军谯令》中提到"宛城之败"时仍痛惜典韦。
4. 历史评价与后世影响
陈寿评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将其比作汉初猛将。典韦死后被曹操厚葬于襄邑(今河南睢县),每逢其,曹操亲临祭奠。这一事件也凸显了三国时代亲卫将领的重要性,类似赵云在长坂坡的保护角色。
5. 考古与兵器考据
现代学者对汉代戟类兵器研究表明,典韦所用的大戟可能为"双铁戟",属于仪仗与实战两用兵器。东汉墓壁画中可见类似长柄双刃戟形象,但实战中使用如此重型兵器需要极强体力,侧面印证典韦的非凡武力。
关于张绣反叛的具体时间,《资治通鉴》记为正月,而《三国志》注引《吴书》提到当夜大风,典韦在寨门倾倒后仍坚持巷战。典韦遗体被张绣军争抢,头部被割下传阅,足见其威慑力。曹操后来收编张绣时,贾诩特别强调"曹公不计私怨",恐与此战造成的心理阴影有关。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