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秦朝 >> 详情

嫪毐之乱始末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6-24 | 阅读:549次
历史人物 ► 嫪毐

嫪毐之乱是秦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叛乱事件,发生在秦王政(即后来的秦始皇)亲政前夕(公元前238年),反映了秦国政权内部外戚与君主权力之间的激烈冲突。该事件的始末如下:

嫪毐之乱始末

1. 背景与嫪毐的崛起

嫪毐原是吕不韦的门客,因生理特征特殊(《史记·吕不韦列传》载其“阴关桐轮而行”)被吕不韦献给秦王政之母赵姬(帝太后),成为其男宠。赵姬对其极度宠信,不仅封其为长信侯,赐山阳(今河南焦作一带)为封地,还允许其参与朝政,势力迅速膨胀。嫪毐甚至自称秦王“假父”,门下蓄养数千门客,形成独立的政治集团。

2. 叛乱

随着秦王政年岁渐长(时年22岁),亲政在即,嫪毐担心权力被剥夺。据《史记》记载,嫪毐在一次酒宴中与人争执,醉酒后自称“吾乃皇帝假父”,引发秦王警觉。不久,有人告发嫪毐与太后私通且密谋造反,秦王政下令秘密调查。

3. 叛乱过程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在雍城(今陕西凤翔)举行冠礼,嫪毐趁机盗用太后印玺,调动县卒、卫卒、戎狄等势力发动叛乱,企图攻占蕲年宫。秦王政早有防备,命相国昌平君、昌文君率军镇压。双方在咸阳交战,嫪毐兵败逃亡,最终被擒。

4. 事件结局

- 嫪毐的结局:被捕后处以酷刑“车裂”(五马分尸),诛灭三族,其门客党羽或被流放或被处死。

- 牵连人员:太后赵姬被软禁于雍城萯阳宫,后经齐人茅焦劝谏才得以回咸阳;吕不韦因推荐嫪毐被牵连,罢免相国之职,后饮鸩自杀。

- 政治影响:秦王政借此彻底铲除外戚势力,巩固君权,为后续统一六国奠定政治基础。

5. 延伸分析

- 权力斗争本质:嫪毐之乱实为秦国君权与外戚、权臣矛盾的爆发。吕不韦、嫪毐先后凭借太后势力干预朝政,反映出秦国“母后干政”的传统弊端。

- 法制体现:秦王政处理叛乱时依《秦律》严惩,酷刑株连手段彰显法家思想,但后续对太后的赦免也体现了儒家的“孝道”影响。

- 史学争议:《史记》称嫪毐与太后育有二子并被“囊载扑杀”,但近年有学者质疑此细节的真实性,认为可能是后世对嫪毐的妖魔化描写。

这一事件标志着秦王政彻底掌握权力,此后秦国加速推进中央集权,短短十余年后便完成统一大业。

文章标签:嫪毐之乱

上一篇:孟子雄辩宣仁义志 | 下一篇:窦融归顺光武帝

蒙恬北伐筑长城

秦朝蒙恬

蒙恬北伐筑长城是秦朝军事防御体系建设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15年至前210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抵御北方匈奴侵扰,派遣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

姚贾止秦攻韩

秦朝姚贾

《姚贾止秦攻韩》是战国时期一个重要的外交事件,展现了纵横家姚贾的外交智慧,也反映了秦国与韩国之间的战略博弈。 事件背景 战国中后期,秦国国力日

秦朝时期的杰出文人墨客介绍

秦朝秦朝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但由于统治时间短暂且实行“焚书坑儒”等文化高压政策,传世的文人墨客记载相对较少。不过

赵高指鹿为马乱政

秦朝赵高

赵高"指鹿为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阴谋事件,发生在秦二世胡亥统治时期(公元前210-前207年),体现了秦末权臣专权、朝纲混乱的典型特征。据《史记·秦

嫪毐祸乱后宫

秦朝嫪毐

嫪毐祸乱后宫是秦朝历史上的重大政治丑闻,涉及权力、性政治与宫廷阴谋的复杂交织。根据《史记·吕不韦列传》等史料记载,事件核心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

嫪毐之乱被诛

秦朝嫪毐

嫪毐之乱是秦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政治危机,发生在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8年)。嫪毐本是吕不韦的门客,因受吕不韦推荐入宫侍奉太后赵姬,深得宠信,逐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