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赵飞燕舞动汉宫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6-20 | 阅读:6380次
历史人物 ► 赵飞燕

赵飞燕是西汉汉成帝时期的著名宫廷舞者,本名赵宜主,因体态轻盈、舞姿曼妙而得名"飞燕"。她与妹妹赵合德一同入宫,成为汉成帝的宠妃,其传奇人生与舞蹈艺术深刻影响了汉代宫廷文化。以下从史实角度展开分析:

赵飞燕舞动汉宫

一、舞蹈技艺的巅峰体现

1. 掌上舞传说

《飞燕外传》记载其"体轻能为掌上舞",虽为文学夸张,但反映了其轻盈飘逸的舞姿特色。汉代盛行盘鼓舞(又称七盘舞),舞者在盘鼓间腾挪翻转,赵飞燕可能精于此道。

2. 踽步创新

独创"踽步"技法,步态如微风拂柳,《西京杂记》描述其"行走若人手执花枝,颤颤然"。这种步法可能融合了楚地巫舞的韵律与中原宫廷舞的规范。

二、宫廷政治的影响

1. 取代许皇后

前18年,赵飞燕举报许皇后行巫蛊,导致许氏被废。鸿嘉三年(前18年)她被立为皇后,其上位过程反映了外戚与宦官势力的博弈。

2. 姐妹专宠

与赵合德垄断后宫,导致成帝无嗣。永始元年(前16年)封后典礼耗费巨资,《汉书》记载"一宫之费,可敌中产十户之赋"。

三、历史背景延伸

1. 乐府机构作用

汉代乐府收录整理民间舞蹈,为宫廷舞提供素材。赵飞燕的舞蹈可能吸收了吴越、楚地等地方舞元素。

2. 时代审美变迁

刘邦时代的雄健朴拙到成帝时期的纤巧华丽,反映西汉中期社会风气转变。《盐铁论》批判当时"竞逐靡丽"的风尚。

3. 妆容服饰考据

据马王堆汉墓帛画推测,其装扮应含长袖曲裾、高髻步摇,使用"慵来妆"(薄施朱粉的淡妆),开创"堕马髻"发型风尚。

四、后世文化影响

1. 文学形象演变

从《西京杂记》到明代《赵飞燕别传》,其形象逐渐文学化。李白"掌上起舞轻盈影"等诗句固化了艺术想象。

2. 舞蹈史地位

代表汉代女乐舞蹈最高成就,与戚夫人的"翘袖折腰"并称双绝。唐代《霓裳羽衣舞》仍可见其遗韵。

需要指出的是,现存史料多经魏晋文人润色,《汉书》未载掌上舞等细节。考古发现的汉代玉舞人、乐舞俑可见当时舞者"翘袖折腰"的典型姿态,但具体舞蹈形态仍需结合文献谨慎考证。

文章标签:

上一篇:秦灭韩之战始末 | 下一篇:司马炎受禅建西晋

汉末儒生郑玄的学问

汉朝子和

汉末儒生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经学之集大成者”。他的学问体系宏

汉朝与匈奴的战争

汉朝汉朝

汉朝与匈奴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深远的边疆冲突之一,贯穿了西汉至东汉近三百年时间,其背景、过程与结果均对东亚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

汉哀帝朝政变革

汉朝傅喜

汉哀帝刘欣(前27年-前1年)是西汉第十三位皇帝,在位时间为前7年至前1年,其统治期以政治混乱和社会矛盾激化为特征。 汉哀帝朝政变革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汉初名臣张良的故事

汉朝张良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其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史记·留侯世家》,以下是其核心事

赵飞燕姐妹受宠

汉朝赵飞燕

赵飞燕姐妹是西汉成帝时期著名的宠妃,其受宠与宫廷争斗对西汉后期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根据《汉书》《外戚传》等史料梳理相关史实:1. 出身与入宫

赵飞燕掌上起舞

汉朝赵飞燕

关于“赵飞燕掌上起舞”的典故,主要见于《汉书·外戚传》及后世文学作品的演绎。以下是结合史实与传说背景的详细解析: 历史记载与背景1. 人物身份 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