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飞燕姐妹受宠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7-26 | 阅读:4328次历史人物 ► 赵飞燕
赵飞燕姐妹是西汉成帝时期著名的宠妃,其受宠与宫廷争斗对西汉后期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根据《汉书》《外戚传》等史料梳理相关史实:
1. 出身与入宫背景
赵飞燕(原名赵宜主)与其妹赵合德出身低微,父为音乐家赵临。飞燕早年入阳阿公主府为歌舞伎,因体态轻盈、舞技精湛得名"飞燕"。鸿嘉三年(前18年),成帝微服出巡至公主府,被其舞姿所迷,召入宫中。
2. 专宠后宫的手段
舞蹈才艺:飞燕独创"踽步"舞法,《赵飞燕别传》载其能作"掌上舞",成帝特制水晶盘供其表演。
生理特殊性:传说姐妹二人使用"息肌丸"(含麝香等成分)保持体态,导致不孕,但此说多见于野史笔记。
排挤许皇后:借"巫蛊案"指控许皇后与班婕妤,导致许氏被废(前16年),飞燕继立为皇后(前16年),合德封昭仪。
3. 政治影响
外戚崛起:飞燕得宠后,其父赵临封成阳侯,异父弟赵钦任侍中,形成新外戚集团,与王氏外戚产生矛盾。
继嗣危机:姐妹均无子嗣,成帝与其他妃嫔所生皇子又皆夭折,最终导致成帝死后由侄儿哀帝继位,埋下王莽篡汉隐患。
4. 历史评价争议
《汉书·外戚传》批评姐妹"耽于宴乐",但现代研究指出:
飞燕曾谏阻成帝过度赏赐佞臣,显示一定政治意识;
班固将西汉衰亡归咎于女色有失公允,实为君主昏聩与制度腐败所致。
5. 考古佐证
长安城遗址出土"皇后玉玺"(现存陕历博),虽非赵飞燕所有,但其规制反映了汉代后宫权力象征。江西海昏侯墓出土的屏风题记提到成帝"立赵氏为后",证实史书记载。
赵飞燕姐妹的传奇经历折射出西汉晚期宫廷生活的奢靡与外戚政治的痼疾,其形象在后世文学作品中不断被演绎,从《飞燕外传》到明清小说,逐渐脱离史实成为红颜祸水的符号化代表。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