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宋朝 >> 详情

辛弃疾投奔南宋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7-27 | 阅读:2330次
历史人物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1207年)是南宋著名词人、将领,其投奔南宋的经历是南宋初期抗金斗争的重要历史事件。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辛弃疾率众南归,这一行动既是个人命运的转折点,也反映了当时北方汉人对抗金政权的复杂态度和南宋朝廷的应对策略。

辛弃疾投奔南宋

背景与经历

1. 出身与早期抗金活动

辛弃疾出生于山东济南,幼年时家乡已为金国占领。其祖父辛赞虽在金朝为官,但心怀宋室,常带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点山河”,灌输抗金复国之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北方汉人趁机起义,辛弃疾聚集两千余人加入耿京领导的起义军,任掌书记。

2. 擒杀叛徒南归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返回时得知耿京被叛将张安国杀害。他率五十骑突袭金营,擒获张安国,并率领万余义军渡淮南归。这一壮举震动南宋朝野,洪迈《稼轩记》称其“壮声英概,儒士为之兴起”。

3. 南宋朝廷的安置

辛弃疾南归后,被授予江阴签判之职,但未被委以北伐重任。南宋朝廷对北方归正人(投奔南宋的北人)既有利用也有猜忌,辛弃疾虽多次上书《美芹十论》《九议》等北伐方略,却因主和派当权而未被采纳。

历史意义与局限

归正人政策的缩影:南宋对北方义士的态度矛盾,既需其抗金力量,又恐其难以驾驭。辛弃疾的遭遇反映了归正人在南宋官僚体系中的边缘化。

文学与军事的双重成就:南归后,辛弃疾虽未实现军事抱负,但其词作充满家国之痛与壮志难酬的悲慨,成为南宋豪放词的代表。

地理与文化的融合:辛弃疾将北方豪迈风格带入江南,促进了南北文化交融,其定居江西上饶后的田园词亦开拓了宋词题材。

扩展知识

“归正人”群体:南宋将自金统治区南投者称为“归正人”,他们在政治上常受歧视,如陆游诗中“遗民泪尽胡尘里”的慨叹亦与此相关。

辛弃疾与理学:晚年辛弃疾与朱熹交往密切,朱熹曾赞其“人物英伟”,但辛弃疾的实用主义军事思想与理学家的道德理想主义存在差异。

辛弃疾的南归是个人英雄主义与时代局限的交织,其生平折射了南宋初年的政治现实与汉民族的抗争精神。

文章标签:

上一篇:王师范青州殉节烈 | 下一篇:元朝在造纸术和印刷术方面的创新事件

方腊起义撼东南

宋朝方腊起义

方腊起义是北宋徽宗宣和年间(1120—1121年)爆发于两浙路的大规模民变,是宋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之一。起义以反抗朝廷苛政和“花石纲”剥削

宋钦宗靖康罹难录

宋朝宋钦宗

《宋钦宗靖康罹难录》记述了北宋靖康年间(1126-1127年)宋钦宗赵桓及其皇室成员在金兵南侵中遭受的国难。这一事件是北宋灭亡的直接标志,史称"靖康之变"。

宋徽宗艺术盛世

宋朝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是北宋第八位皇帝,虽然在政治上因重用奸臣、穷奢极欲导致“靖康之变”亡国,但在艺术领域却开创了中国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他

辛弃疾投奔南宋

宋朝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1207年)是南宋著名词人、将领,其投奔南宋的经历是南宋初期抗金斗争的重要历史事件。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辛弃疾率众南归,这一行动

辛弃疾投奔南宋

宋朝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1207年)是南宋著名词人、将领,其投奔南宋的经历是南宋初期抗金斗争的重要历史事件。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辛弃疾率众南归,这一行动

辛弃疾抗金壮志酬 (1161年)

宋朝辛弃疾

1161年,正值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这一时期成为辛弃疾人生中展现抗金壮志的关键节点。作为山东历城(今济南)人,辛弃疾出生于金国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