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明朝 >> 详情

严嵩父子贪腐误国

朝代:明朝 | 时间:2025-05-31 | 阅读:8013次
历史人物 ► 严嵩

严嵩父子贪腐误国的史实与影响

严嵩父子贪腐误国

严嵩(1480—1565),明代嘉靖朝权臣,与其子严世蕃(1513—1565)长期把持朝政,是历史上著名的贪腐权臣组合。他们的恶行对明朝政治、经济、军事及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1. 结党营私,操纵朝政

严嵩通过谄媚嘉靖帝、利用青词(道教祭文)获得宠信,长期担任内阁首辅(1542—1562),其子严世蕃任工部侍郎,实际掌控吏部选官大权,形成“严党”。他们排挤异己,如迫害忠良夏言、杨继盛等人,导致朝纲崩坏。《明史》记载严嵩“遍引私人居要地”,官员升迁均需向其行贿,时称“文选(吏部选官)万般皆下品,惟有银高”。

2. 大肆贪污,搜刮民财

严氏父子贪腐数额惊人。据《万历野获编》载,严世蕃曾自夸“朝廷不如我富”,其家产被抄没时估值黄金三万余两、白银二百万两,田产百万亩,珍宝古玩不计其数。他们通过卖官鬻爵、克扣军饷、勒索地方敛财,甚至侵吞边防经费。例如,1560年蒙古俺答汗入侵,明军因军械腐朽、粮饷短缺惨败,根源即严党贪污军费。

3. 败坏边防,贻误国事

严嵩为掩盖贪腐,打压边将建言。名将曾铣提出收复河套地区,遭严嵩诬陷处死;抗倭将领张经在浙江大捷,却因未贿赂严党被诬告诛杀。这导致嘉靖后期倭寇猖獗、北虏频繁入侵,国防体系几近崩溃。

4. 文化专制,打压舆论

严嵩控制科考,徇私录取同党子弟;销毁不利于己的史籍,甚至篡改实录。御史杨爵上疏批评朝政,被严嵩罗织罪名下狱折磨至残废,言路彻底闭塞。

5. 覆灭与历史评价

1562年,道士蓝道行以“天神警示”促使嘉靖帝清算严党。严嵩被革职,严世蕃以通倭、谋反罪斩首。其倒台后,民间欢呼“京城酒贵”,足见民愤之深。《明史》将其列入《奸臣传》,称“嵩以贪婪蠹国,荼毒生民,为明代奸邪之冠”。

严嵩父子的案例反映了明代中后期皇权怠政、监察失效的体制弊病。其贪腐不仅加速了明朝衰亡,更成为后世权臣误国的典型镜鉴。

文章标签:

上一篇:元世祖建大都城 | 下一篇:刘永福的黑旗军抗法

王守仁平定叛乱

明朝王守仁

王守仁(1472—1529,号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他在平定叛乱方面最著名的功绩是1519年率军迅速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展现了卓越

弘治中兴再现

明朝弘治中兴

“弘治中兴”是明孝宗朱祐樘(1487-1505年在位)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以政治清明、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著称。若论“弘治中兴再现”,需结合历史背景、

宁王叛乱被平

明朝明武宗

宁王叛乱,即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由宁王朱宸濠发动的武装叛乱,是明代藩王对抗中央皇权的一次重大事件。此次叛乱虽仅持续43天便被平定,但因其涉

抗清义士纷纷起

明朝夏完淳

抗清义士纷纷起的现象主要出现在明末清初(17世纪中后期),是汉族士民抵抗清朝统治的重要表现形式。这一历史现象具有多层次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社会动因:

杨继盛劾严嵩案

明朝严嵩

杨继盛劾严嵩案是明代嘉靖年间一场震动朝野的政治事件,集中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官僚集团的激烈斗争和腐败问题。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

严嵩权倾朝野沉浮

明朝严嵩

严嵩是明朝嘉靖年间著名的权臣,其政治生涯的沉浮堪称明代中期官僚集团权力斗争的典型案例。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权力攀升的关键因素1. 迎合帝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