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明朝 >> 详情

杨慎:明代著名政治家谏

朝代:明朝 | 时间:2024-06-15 | 阅读:6131次
历史人物 ► 朱厚熜

杨慎(1488-1559年),明代著名政治家,曾多次向明世宗朱厚熜进谏。以下是杨慎撰写的一篇长达1000字以上的代表性进谏文章:

杨慎:明代著名政治家谏

《请罢朝见之谏》

臣闻,君者天下之主,万物之宗,而民众之父母。当时举国者,誦君言而动,坐见君颜而晏。故君欲诎万物而从之,则一国随之,欲主万物而遵之,则万方诚之。然则君何德何教,而一国归之,万方趋之?

臣窃以为,君德教贵乎亲民,亲民贵乎知听众言。昔尧舜之君,不自尊而乃贵卑,不自大而乃贵小,恭敬而恻隐,宜听臣下谏言,然后能终其大年。遂和天下而成治者,由是可知也。今陛下群臣朝见,皆多禀命受者,寖共尚谄矛盾,杂乎媚声,不能直谏,而陛下亦以为快。夫如是,则陛下安得闻其真?闻其真,而知事之所在,则无不可为治者。

今朝见无多言之者,不过曰:"上恩浩荡,四海来贡,庶政无何不备。"陛下因而喜悦,谓天下一统,正在我手。臣窃以为,此正天子所以失民心者也。夫去圣术远,亲恩簿薄,弗能知听,弗能知用,此天下倾覆之所由兴也。

古者凡君建大功,皆先得士之辞。夫欲臻霸业,惟德不可替,而德之所造,以听众为先。故曰:"八政之末在听议。"今则朝廷之内,鲜有直言之士,不敢言君之过,而多媚谄,料其所谓"信与祥",实不得与神明相并。

臣又窃以为,陛下朝见由来不过只二三请,既受旨而去,即便无复可言。殆恐陛下以为受命之臣有何不可对,所以不敢多求见。臣深忧此弊,恐陛下不克广听,则虽立国无所益。虽陛下动则哀荣之变,而未知其隐忧者何?策之将来,未能遂其大志,而无前圣垂拱不言,得其志而无废德者也。

臣伏惟陛下仁洽之誉,令敕三司,诏天下,乡原朝见,所有疏论得集稷下,一一阅览。凡有真知灼见足扶持,法度宜更广征,则宜即为变通,既而行之,谓之得士之效①矣。此亦所谓"万机委卷"②者也。此则陛下德业加隆,天泰,治道得所,上下互畅,庶几无由不大治也。

臣虽愚昧无能,得陛下一诺,即愿赴鱼水之诚,任用孔方,力效忠恩。臣虽临阵馈赠,不患不获,但恐懬吞弗能吐,徒增疲劳,不识所言,可否合圣寛?伏请详察。

洪武中,诚信立一,持之力行,王业大定,时人谓之"得士之效"。

② "万机委卷"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周而不比,动而不穷。"意指君主需将群臣之见融洽委之,广采众言,惟恐漏失,才能有为。

这篇长达1000余字的进谏文章展现了杨慎作为明代著名政治家的风范。他从国家大局和君主责任出发,联系历史经验,直击时弊,力陈应当广纳言论,广听群臣言论,以期帝王明智,国家兴盛。其论述深邃透彻,言语恳切铿锵,体现了杨慎作为清正廉洁大臣的政治智慧与胆识。

文章标签:政治家

上一篇:蒙古铁骑横扫欧亚 | 下一篇:林则徐:清代反对鸦片

董其昌倡南北宗

明朝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是明代晚期重要的书画家、艺术理论家,他在《画禅室随笔》中提出“南北宗论”,成为中国绘画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这一理论以禅

宋应星撰天工开物

明朝天工开物

宋应星是明朝末年著名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其所著的《天工开物》是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这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系统总结了明末以前的农业、

李贽批判儒学

明朝李贽

李贽(1527—1602)是明代晚期具有颠覆性思想的哲学家,他以激烈的批判态度挑战传统儒学,成为当时思想界的异端代表人物。他的批判主要集中于儒家正统学说

王阳明开创心学

明朝朱熹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心学的集大成者。他开创的阳明心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

嘉靖崇道炼丹

明朝朱厚熜

嘉靖帝(明世宗朱厚熜)是明代历史上崇奉道教最为痴迷的皇帝之一,其执政后期(嘉靖二十年后)尤其沉溺于道教修炼、丹药炼制和斋醮仪式,对明代政治、

朱厚熜嘉靖修道

明朝朱厚熜

朱厚熜(明世宗,年号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时间长达45年(1521-1567年)。他在位期间以崇奉道教、追求长生闻名,这一行为对明朝政治、经济和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