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秦朝 >> 详情

嬴政年少继王位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6-11 | 阅读:3189次
历史人物 ► 嬴政

嬴政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成大一统的君主,其年少继位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与政治博弈。

嬴政年少继王位

1. 继位背景

嬴政于公元前259年出生在赵国邯郸,其父异人(后改名子楚)是秦国王室庶子,早年作为质子滞留赵国。得益于商人吕不韦的运作,子楚被华阳夫人(秦孝文王宠妃)收为嗣子,最终继承王位(秦庄襄王)。公元前247年,庄襄王病逝,年仅13岁的嬴政继位为秦王

2. 权力格局与吕不韦专权

嬴政继位时尚未成年,朝政由相邦吕不韦把持。吕不韦因扶持子楚上位有功,封文信侯,独揽大权,并效仿战国四公子广招门客,编著《吕氏春秋》。此时秦国实际形成了“太后(赵姬)-吕不韦-嫪毐”三方势力并立的局面。

3. 嫪毐之乱与加冠亲政

嬴政生母赵姬与吕不韦关系密切,后吕不韦为避嫌,将门客嫪毐假施宫刑送入后宫。嫪毐受封长信侯,甚至自称嬴政“假父”,引发朝野不满。公元前238年,22岁的嬴政于雍城举行加冠礼,嫪毐趁机发动叛乱,被嬴政迅速镇压,车裂示众,赵姬被软禁。次年,嬴政借嫪毐案清算吕不韦,逼其罢相流放,最终吕不韦饮鸩自尽。

4. 权术与集权之路

嬴政亲政后重用李斯、尉缭等法家人才,推行“远交近攻”策略,加速统一进程。其年少经历塑造了他多疑、果决的性格,如《史记》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豺声少恩”。他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最终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5. 历史启示

嬴政的少年统治期展现了早期秦国的权力更迭与法家治国思想的雏形。吕不韦的垮台标志着外戚权臣时代的终结,而嫪毐事件则强化了嬴政对绝对权力的追求,直接影响后世君主对后宫干政的防范。秦统一后的“书同文、车同轨”等政策,亦源于嬴政对分裂隐患的深刻警惕。

嬴政的崛起是个人能力与时代机遇的结合,其统治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但严刑峻法也为秦朝速亡埋下伏笔。

文章标签:

上一篇:曾子:春秋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 | 下一篇:陈平奇计安天下

徐福东渡赴瀛洲

秦朝徐福

徐福东渡赴瀛洲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早期传说之一。这一事件主要记载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和《汉书》,但细节存在历史与

李信伐楚兵败归秦

秦朝李信

李信伐楚兵败归秦是战国末期秦国统一战争中的一次重大失利,发生于公元前225年。以下是基于《史记》等史料的详细分析:1. 历史背景 秦王政(即后来的秦始

召平诈称陈王命

秦朝召平

“召平诈称陈王命”这一事件发生在秦末农民起义期间,涉及陈胜吴广起义的重要人物召平(又称邵平)。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1. 历史背景 秦二世元

秦始皇帝号确立

秦朝秦始皇

秦始皇帝号的正式确立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的重大事件,标志着君主称号从“王”到“皇帝”的质变。以下是关于这一事件的详细考述:1. 历史背景 公元

燕太子丹刺秦

秦朝嬴政

燕太子丹刺秦是战国末期著名的历史事件,也是荆轲刺秦王故事的核心背景。这一事件的发生与当时的政治局势、燕国的存亡危机以及太子丹的个人经历密切相

兵马俑始建造

秦朝嬴政

兵马俑的始建造可追溯至公元前246年,即秦始皇嬴政即位初期(时年13岁),为其陵墓——秦始皇陵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基于史实和考古发现的详细分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