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元朝 >> 详情

回回人扎马鲁丁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7-07 | 阅读:415次

扎马鲁丁是元代著名的回回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工程师,活跃于13世纪中叶至14世纪初。他是元世祖忽必烈时期的重要科技官员,对中国古代天文学、历法改革以及中外科技交流有深远影响。以下是关于他的主要史实和贡献:

回回人扎马鲁丁

1. 主持《授时历》的编订

扎马鲁丁在至元四年(1267年)向元廷进献《万年历》,该历法融合了伊斯兰历(回回历)与中国传统历法的优点。虽然《万年历》未正式颁行,但其成果为郭守敬等人编订《授时历》(1281年颁行)提供了重要参考,尤其是引入了阿拉伯天文学中的球面三角计算和黄道坐标系统。

2. 建造西域天文仪器

他在大都(今北京)建立回回司天台,并指导制造了7件阿拉伯式天文仪器,包括“浑天仪”“象限仪”“天球仪”等。这些仪器结合了希腊-伊斯兰天文学传统,如托勒密体系下的分度法与观测技术,填补了中国传统浑仪在黄道观测上的不足。

3. 地理学与《元一统志》

扎马鲁丁提议并参与编修全国性地理志书《元一统志》,首次采用阿拉伯制图学中的经纬网格法,结合中国传统方志体例。他还推动了地球仪的制作,引入“地圆说”概念,比利玛窦更早将这一理论传入中国。

4. 科技传播的桥梁作用

作为色目人(元代对西域各族统称),他促进了阿拉伯、波斯科学知识的东传。例如,将欧几里得几何学著作《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译为汉文,并引入阿拉伯医学著作《回回药方》。

5. 水利与工程贡献

史料记载他参与过元大都水利工程设计,尤其是通惠河漕运系统的规划,运用了西域的水力测量技术,改善了运河的流速控制。

6. 官职与历史地位

官至回回司天台提点(1271年设立)、秘书监卿(主管国家图书与科技),反映出元代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其团队中的波斯天文学家可马剌丁等人,延续了伊斯兰科学传统在中国的影响。

补充知识:

回回司天台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首个官方的伊斯兰天文机构,其观测数据与阿拉伯星表(如《伊利汗天文表》)有密切关联。

《元史·天文志》记载的西域仪象,部分技术可能与马拉盖天文台(波斯)的仪器同源。

扎马鲁丁的活跃时期正值蒙古帝国联通欧亚的“全球化”时代,大都在当时成为国际科学交流的中心之一。

扎马鲁丁的成就体现了元代中外科技融合的高峰,他的工作为明清之际西方科学传入中国奠定了部分基础。

文章标签:

上一篇:火烧圆明园之痛 | 下一篇:商朝的文化艺术成就概览

天历之变夺帝位

元朝脱脱

天历之变是元朝中期一场围绕皇位继承的宫廷政变,发生于1328年(天历元年),核心人物是元文宗图帖睦尔与其兄元明宗和世㻋。这一事件折射出元朝皇权继承

朱德润绘秋林行

元朝朱德润

朱德润(1294—1365)是元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字泽民,号睢阳散人,师法李成、郭熙,以山水画见长,尤擅表现四时景色。《秋林行》是其存世作品中的代表作

回回人扎马鲁丁

元朝

扎马鲁丁是元代著名的回回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工程师,活跃于13世纪中叶至14世纪初。他是元世祖忽必烈时期的重要科技官员,对中国古代天文学、历法改革

朱张海运济京师

元朝至正

“朱张海运济京师”指的是元代朱清与张瑄等人开创的海运漕粮体系,这一制度为解决元大都(今北京)的粮食供应问题发挥了关键作用。以下从背景、实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