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元朝 >> 详情

郭守敬授时历法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6-20 | 阅读:6950次
历史人物 ► 郭守敬

郭守敬是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和水利专家,他主持修订的《授时历》是中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之一,代表了当时世界天文学的最高水平。以下是关于郭守敬与《授时历》的具体内容:

郭守敬授时历法

1. 历史背景

元代统一全国后,原有历法误差逐渐显现。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三年(1276年)下令改历,由郭守敬、王恂等牵头,组建太史院,历时四年完成《授时历》。至元十八年(1281年)正式颁行,沿用至明末,达364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历法。

2. 技术创新

天文观测:郭守敬创制简仪、仰仪等十余种仪器,改进圭表测量精度,将传统八尺表加高至四丈,显著减少误差。

数学计算:采用三次差内插法计算太阳和月亮运动,引入类似球面三角法的算法处理黄道与赤道坐标转换。

回归年长度:测定一回归年为365.2425日(与现今公历相同),比欧洲格里高利历早300余年。

3. 科学贡献

废除上元积年:摒弃传统历法推算假想的“上元”起点,改以实测数据为基准,简化计算流程。

交食预测精度提升:首次提出“定朔法”,精确计算日月食发生时刻,误差缩至半刻(约7分钟)。

4. 水利与历法的关联

郭守敬曾主持修浚通惠河等水利工程,其大地测量经验为天文观测提供了地理纬度数据支持,体现其多学科融合的实践能力。

5. 国际影响

《授时历》通过阿拉伯天文学家传入波斯,并影响伊斯兰历法改革。明末传教士汤若望参考《授时历》编译《崇祯历书》,成为中西天文学交流的桥梁。

6. 局限与后世评价

因时代限制,《授时历》未考虑岁差长期变化,但整体精度远超同期其他历法。清代阮元评其“集古法之大成,为后世之准绳”。现代研究表明,其回归年数值误差仅26秒,展现了郭守敬实证科学的严谨性。

文章标签:历法

上一篇:吴玠蜀道抗金 | 下一篇:胡惟庸案酿大祸

元朝军队建设与社会变革研究

元朝元朝

元朝军队建设与社会变革研究 元朝的军队建设与当时的社会变革密切相关,其军事制度、组织方式及动员机制深刻影响了元朝的政治结构、民族关系和经济形态

元曲艺术繁荣发展

元朝马致远

元曲艺术的繁荣发展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篇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社会背景与文化融合 元代(1271—1368)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

元朝货币制度改革与经济体系构建

元朝元朝

元朝的货币制度改革与经济体系构建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创新性和影响力深远。元朝推行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和经济措施,以适应大一统帝国的需求,

设立枢密院加强军事管理

元朝枢密院

枢密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管理机构,其设立与演变贯穿多个朝代,对军事集权、战争决策和军队调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关于枢密院设立与军事管理的

朱清开辟漕运

元朝郭守敬

朱清(1236—1303)是元代初期著名的海运和漕运专家,对元代漕运体系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说明其历史作用及相关背景:1. 元初漕运改革

郭守敬科学成就及其贡献

元朝郭守敬

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元代著名科学家、天文学家、水利工程专家和数学家,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科学成就和贡献涵盖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