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宋朝 >> 详情

程颐严谨治学道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8-05 | 阅读:1171次
历史人物 ► 程颐

程颐作为北宋著名理学家,其治学之道以严谨求实为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程颐严谨治学道

一、恪守儒家经典本义

程颐主张"读书须见圣贤本意",强调对《易经》《春秋》等经典的忠实解读。他在《伊川易传》中提出"即象以穷理",通过象数推演探究宇宙规律,反对穿凿附会。例如注《周易》时,他严格区分阴阳爻位的变化逻辑,批驳汉代谶纬学的神秘化倾向。

二、实证与逻辑相结合的方

1. 格物穷理:主张通过具体事物探究天理,要求学者"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体现经验实证精神。

2. 严密逻辑体系:构建"理-气-性-命"的哲学框架,认为"性即理也",将本体论与人性论贯通。其《程氏遗书》载有大量辩证论述,如"一物须有一理"的命题。

3. 质疑考辨:对《尚书》《诗经》中存疑处均加按语,开创宋代辨伪学先河。

三、教学实践中的严谨要求

1. 循序渐进:主张"学必由小成而至大成",反对躐等求进。

2. 言行一致:强调"敬义夹持",要求门下弟子"持敬"修身,将学问落实到日常。其教授《中庸》时,特别注重"慎独"工夫的实践验证。

3. 开放辩难:与兄长程颢开创"洛学",鼓励学生质疑讨论,《二程粹言》记载其"每与学者论辨,必尽其说"。

四、史学态度的延伸

程颐将治学严谨性扩展到历史评论,在《春秋传》中提出:

严格遵循"实录"原则,反对夸张笔法

注重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分析

强调"正统论"需以道德为准绳

这些思想直接影响朱熹《通鉴纲目》的编撰。

五、对后世学术影响

1. 奠定程朱理学方基础,其"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被朱熹发展为"主敬穷理"。

2. 清据学家戴震曾评价:"程子言理,剖析毫厘,宋儒之最密者。"

3. 现代学者钱穆指出,程颐治学"每下一义,必反复推勘",这种严谨性使其学说历久弥新。

程颐的严谨不仅体现在理论构建,更渗透到注经、讲学、著述的全过程,其"不敢轻立一言"的治学态度,至今仍是学术研究的典范。这种精神实质上反映了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回归原典"与"理性重建"的双重诉求,对传统学术范式的转型具有里程碑意义。

文章标签:

上一篇:五代时期的教育改革与学术发展 | 下一篇:元世祖定都北京的决定及其影响

程颐严谨治学道

宋朝程颐

程颐作为北宋著名理学家,其治学之道以严谨求实为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恪守儒家经典本义程颐主张"读书须见圣贤本意",强调对《易经》《

宋太祖陈桥兵变与宋朝建立

宋朝陈桥兵变

宋太祖赵匡胤发动的陈桥兵变(96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典型的“武将夺权”事件,标志着五代十国乱世的终结与宋朝的建立。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及延伸

宋理学家周敦颐的哲学思想及其影响后世

宋朝周敦颐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哲学思想及其影响后世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之一。他的哲学思想以《太极图说》

欧阳修:宋朝文坛领袖的人生轨迹

宋朝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宋代文坛革新运动的核心人物。他的人生轨迹

程颐严谨治学道

宋朝程颐

程颐作为北宋著名理学家,其治学之道以严谨求实为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恪守儒家经典本义程颐主张"读书须见圣贤本意",强调对《易经》《

程颐伊川先生传

宋朝程颐

程颐(1033—1107),字正叔,号伊川,世称伊川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与其兄程颢并称“二程”,是宋代理学(洛学)的奠基人之一。以下从生平、思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