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上将的真实地位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8-05 | 阅读:4699次历史人物 ► 五虎
五虎上将是《三国演义》中刘备麾下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位将领的合称,但这一称号并非正史所载,而是后世文学和民间艺术的演绎。根据《三国志》等史实记载,他们的真实地位和角色需从历史角度具体分析:
1. 关羽:正史中为刘备集团核心将领,地位最高。刘备入主益州后,关羽受命都督荆州,假节钺(代表君主行使征伐之权),是刘备政权中唯一拥有地方军政全权的将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拜前将军,位列蜀汉武将之首,但因性格刚傲,与同僚关系紧张,最终失荆州败亡。
2. 张飞:早期随刘备起兵,作战勇猛,刘备称帝后拜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地位仅次于关羽,负责镇守巴西、阆中。然而史载其“暴而无恩”,因鞭打士卒被部下所杀。其实际统兵能力突出,但性格缺陷明显。
3. 马超:原为西凉军阀,建安十九年(214年)归附刘备,拜平西将军、都督临沮(虚衔)。刘备称帝后升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斄乡侯。因早年割据背景,刘备对其既重用又提防,未赋予实际兵权,主要负责对羌胡的威慑。
4. 黄忠:原属刘表部将,后归刘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于定军山斩夏侯渊,助刘备夺取汉中,拜征西将军。刘备称帝后追谥刚侯,是五人中唯一死后立即获谥者。但因年迈且出身低(原为荆州降将),地位次于关张。
5. 赵云:长期担任刘备近卫统帅,官至翊军将军、中护军,主管禁军。汉水之战以少胜多,被赞“一身是胆”,但终刘备之世未获高阶军职(低于四征将军)。刘禅继位后升镇东将军,死后追谥顺平侯。其实际职能更接近侍卫长,而非独当一面的统帅。
历史与演义的差异:
职权分化:正史中五人从未被并列为同一层级。关羽、张飞属元从嫡系,马超因声望受荣誉性重用,黄忠、赵云则为战功卓越的次级将领。
军事贡献:关羽北伐威震华夏,张飞破张郃,马超牵制曹魏西北,黄忠定汉中,赵云长坂救主及汉水之战均有记载,但演义夸大了赵云的单兵战绩。
政治待遇:刘备称帝时关羽已死,张飞获最高实职(车骑将军),马超为虚衔骠骑将军,黄忠早逝,赵云未入核心决策圈。
扩展知识:
蜀汉政权实际最高武职为大将军(诸葛亮担任),其次骠骑、车骑将军。“五虎将”概念出自元杂剧,宋元民间将五人合祀为“五虎庙”,后经《三国演义》艺术加工定型。
陈寿《三国志》将关张马黄赵合为一传,或因五人皆以勇武著称,但明确记载关羽“刚而自矜”、张飞“暴虐”、马超“负勇致祸”,与演义完美形象迥异。
蜀汉军中魏延地位实高于赵云,任汉中太守、镇北将军,但因其结局被诛,未纳入后世文学歌颂体系。
综上,“五虎上将”是文学符号而非历史事实,正史中五人地位、功绩及与刘备的关系存在显著差异,需结合时代背景与政权结构客观看待。
文章标签: